赛出创新创效“加速度”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赛出创新创效“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11-30 09:16:56

全省现代国防重点装备研发项目开展“三比三保”劳动竞赛,充分激发创新创造热情,有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赛出创新创效“加速度”

8511所深入开展“三比三保”劳动竞赛,大力打造创新型班组。

本报记者 谢丹娜 李垚

张洋软管组件组装法,实现液冷软管自动化下料和液冷接头自动化压装,较传统人工下料压装效率提升5倍以上;顾春燕工匠团队柔性高效键合法,广泛运用于陆海空天各型复杂结构微波收发组件及模块的金丝、金带键合高效批生产中,单个组件的键合周期缩短至原来的50%以内……日前,中电第14研究所首次评选出9项以奋斗者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并在劳动竞赛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激发职工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为劳动竞赛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

去年,省教科工会在部分高校和军工院所开展现代国防重点装备研发项目“三比三保”劳动竞赛,取得了积极成效,涌现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11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和工人先锋号。今年新一轮竞赛活动中,各参赛单位建立了包括竞赛任务完成、新员工培养、总体人员培养、创新攻关、先锋骨干作用发挥、项目团队建设、竞赛风貌等在内的复合竞赛目标体系,强化劳动竞赛搭台,创新攻关、人才培养、党团创优争先、单位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的有效融合,让劳动竞赛发挥在科研生产促进方面的最大作用,真正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加分项。

以赛凝心,锻造“主力军”

“牧星”班组将原创性创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型号任务;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开创了我国卫星领域批产的先河;装备集成部竞赛班组采用自适应多型号测试平台,建立柔性自动化测试产线,工序流转时间缩短30%,测试效率平均提升4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在劳动竞赛中着力铸魂、强基、固本,不断提升班组软实力、硬实力和战斗力。他们建立“工会树楷模、班组树人物、党员树目标”的“三树”教育培养体系,推广“新人新手师傅带,骨干人员组长带,积极分子党员带,党员队伍班子带”的“四带工程”,多方位为员工素质提升搭建平台。在技能班组推行“123工程”,要求各班组每年撰写1篇论文、开展2项工艺攻关、形成3项QC小组成果,大力培养工匠技能人才。2022年,1个团队获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1人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多人成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1个班组获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优秀QC项目成果奖,4个班组获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QC项目成果奖。

各参赛单位坚持把劳动竞赛打造为职工提升技术技能的重要载体,赋能职工成长,锻造军工匠人。

南京玻纤院不仅是现代国防重点装备研发参赛单位,也是江苏省玻纤行业产业链产改重点项目实施单位。他们积极落实省产改办《以“工学赛培”一体化模式推进玻璃纤维产业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将工作实践、学习提升、竞赛练兵、匠心培树融为一体,玻纤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共建江苏玻璃纤维产业工匠学院、推进“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带动行业规模影响力以上企业4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多家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国基南方、55所以劳动竞赛为契机,组织开展多工种知识技能培训,举办“匠芯”杯微组装、电装等各类技能竞赛。今年,145名技能类职工成功晋升中级技能师及以上岗位,650名职工成功申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

中电第28研究所劳动竞赛覆盖了27个重点项目,涉及16个部门,近3000名职工参与。他们首次建立竞赛走访机制,根据竞赛项目节点,广泛与竞赛项目团队开展交流,深入了解竞赛过程,大力表彰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集体和个人。

创新赋能,激活“新引擎”

某重点型号装备高效完成交付验收,得到接装部队高度评价;长空系列靶机成功完成多次供靶保障任务,靶试成功率100%;某重要无人机型号总师获评国家首届国防科技工业先进个人;无人机青年创新团队荣获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获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遴选出学校无人机研究院长空无人机项目团队参加本次竞赛。项目团队坚持以“自主可控能力建设”为攻关重点,集中开展“从0到1”的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竞赛开展以来,完成了安控设备、直流舵机、飞控内核、导航组件等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开始样机试制,元器件全部达到了国产化和自主化,实现了技术上的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

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已然成为科技人才的“试金石”,成为科技创新的“大舞台”。各单位将劳动竞赛与“工人先锋号”创建、金点子征集结合起来,与打造创新示范班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结合起来,推动技术攻关、技能传承、技艺共享。

南京理工大学劳动竞赛成果斐然。陈光院士带领团队发明了轻质耐热钛铝单晶新材料,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材料变跟跑为领跑。徐胜元团队以“严”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了时滞系统稳定性判据的保守性问题等一系列控制理论问题。朱俊武团队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着力解决化工关键材料制备和绿色合成工艺难题。

南京玻纤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型号军品配套研究和生产任务,在《针刺层连预制体高效成型技术研究》《细编穿刺织物自动置换技术研究》等五个立体织物成型“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了关键突破。

新一轮竞赛活动按照扩面提质的要求,由在宁直属高校院所,逐步向宁外院所拓展,增加了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中船第723研究所,参赛单位由8个,增加到10个。宁外院所通过“三比三保”竞赛共享合作平台,密切友邻单位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交流与互利合作,加速重难点问题的联合攻关和卡脖子问题的有效解决。

中船第723研究所12个关键技术创新攻关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杂波抑制改进技术”项目完成并实现了多组参数案例设计和对应的性能仿真,正在开展设计调试。“某一体化技术”项目已经成功完成技术攻关,各项指标均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综合平台一体化设备调测与应用效能提升关键技术”项目系列调试平台进入设计加工采购阶段。

聚力奋斗,按下“快进键”

“系列产品高质量及时交付,成功保障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四号发射等重大工程任务。”“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交付量持续增长,保障重点装备配套任务。”“SiCMOSFET器件在新能源车载充电装置上实现了批量应用,每月保持稳定交付,装车量已经达到100万台。”

在主题劳动竞赛的推动下,国基南方、55所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高效推进。国宇公司作为国内车规级功率芯片领域的领跑者,为满足市场所需,要实现月产7万片的生产目标。他们发现瓶颈在减薄工序,便以此为竞赛项目,组织专题攻关,顺利实现减薄工序效率提升27%,完美达成生产目标。真空光电部团队以突破三代微光像管工程化关键工艺为竞赛目标,立足现有条件,将竞赛分解为四个工艺专题,各个突破,层层推进,完善工艺平台建设,形成稳定批产,满足飞行员夜视镜的迫切需求。化合物部从生产、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多举措全方位深入挖潜,通过劳动竞赛与一线生产的紧密结合,实现6英寸SiC外延材料的性能指标、成品率和产量不断提高。

劳动竞赛不仅是优秀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建功立业的舞台,而且有力推动了重点产品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

中船第724研究所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梳理了一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建立起一套高效工作流程,进一步促进前沿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各参赛项目实施进度及活动成效均达到或超过预期。“5G基站信号的低空目标组网探测技术”项目,提前4个月完成各项预定任务;“系列化宽带平面相控阵天线技术”在保证核心指标的前提下,重量和高度减小至原来的一半,大大提升了综合性能;“分布式发射和平面阵子天线技术”项目组提前2个月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实现发射功率指标提升近50倍,EIRP指标高达100MW,提升近千倍。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围绕“加速质量问题归零”和“全力削减存量问题”两条主线任务,通过建立“故障归零及时率”“存量问题缩减率”等质量目标、强化项目质量考核作用、健全质量问题“一本帐”、建立“质量专项”MPM任务等方式,牵引全年质量问题高效运行,实现“故障归零及时率”提升近3倍、平均故障归零周期缩短61.3天、存量问题削减94.1%。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领广大教职工自觉担当科技强国光荣使命,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省教科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把以“比创新、比攻关、比效率,保质量、保秘密、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保”劳动竞赛落到实处、赛出成效,充分激发教职工创新创造热情,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完成现代国防重点装备研发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