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弘扬时代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

发布时间:2022-12-09 10:40:36

弘扬时代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

——“放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劳模故事分享

邓红:让“百合之花”永远绽放在洪泽湖畔

记者 陆夏彩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作为社会工作人员,我们在汲取精神力量的同时,要当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努力为公益志愿服务事业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恩。”12月6日下午,淮安市高良涧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洪泽区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邓红在省总工会首期巾帼劳模工匠座谈会现场分享个人的学习体会。

在邓红的带领下,水上百合从12个人的爱心团体,发展到现在拥有59名党员、580余名会员、2100余名志愿者的省5A级社会组织,获“江苏省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示范性社会组织”等市级以上表彰46次,先后有8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表彰,邓红个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百合之花”初开放

2013年,协会成立之初,面临的困难很多,比如没有活动阵地、缺少活动经费、服务规模层次上不去,很多工作难以协调解决。“2014年是我们的转折点,当时成立了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筑梦公益’发展理念,并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他们送政策、给资源、上项目,帮助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邓红看来,如果公益事业有翅膀的话,那么正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才给了水上百合一片发展的天空。

带领水上百合的伙伴们致力于关爱困境儿童、困难学子的帮扶;承接全区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在腾讯公益平台创成第一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线上募集善款18万余元;率先在朱坝小学、高良涧小学建成“心语驿站”和“洪泽湖少儿成长乐园”,赢得良好的口碑……10年来,邓红团队逐步探索出“靠党建聚队伍、靠队伍优服务、靠服务赢口碑、靠口碑引资源”的“四靠”工作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一老一小一邻一特”开展志愿服务,做孤寡空巢老人的好儿女、做留守困境儿童的好父母、做邻里街坊的好帮手、做特困群体的好亲友,让爱心接力,让温暖相伴。

如今,在洪泽区,印有水上百合协会LOGO的红马甲在街道、社区、镇村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百合之花”正盛开

“敬老院的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水上百合的微信群里得到了回复——卫生纸。原来,老人们每天使用的卫生纸大小和A4纸差不多,而且只有一张,他们岁数大了基本上都是不够用的。

“当我在群里告知大家这一现象后,江苏陶氏工贸的陶裕冰董事长介绍了他的企业生产的是婴儿用的无添加纸张,就一次性捐了1万多元的卫生纸供老人使用,后来他的小师妹一次性捐赠了28万元的无添加食品供老人食用。”

撬动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红利惠及老人和儿童,水上百合的发展之路更宽了,走得更远了。

“前些天,在市慈善总会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报告会,当陈洪玉会长得知我们急需项目支持时,当即表示:支持我们‘十百千党建公益项目’中的20名湖区优秀的贫困学子,并且跟踪到大学毕业。”邓红喜笑颜开。据了解,“十”指实施好10个党建公益项目;“百”指联合100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助力100名品学兼优的湖区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千”指助力1000位弱势对象。

与17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成公益联盟,与56个基层党支部结成友好支部,有50余家爱心企业长期捐资捐物,与上海新淮海、常州武进星火爱心、江苏陶氏工贸等10余家公益组织始终结伴同行……与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携手提供爱心的例子不胜枚举。近10年来,水上百合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900余次,承接省、市慈善项目及其他公益项目50余项,争取各类爱心物资500余万元。

“百合之花”遍地开

6年前,朱坝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成才的爸爸妈妈因病相继去世,水上百合的党员志愿者殷继红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帮他开家长会。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殷继红又主动认领了“爱心妈妈”项目,如今,小成才已成长为市武术队骨干队员,多次参加省市一级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水上百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呵护着“百合之花”在洪泽区遍地开放。目前,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公益服务时长累计已达5万多小时,覆盖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单亲妈妈等弱势群体5500余人。

在一次“情系扶贫志愿有我”脱贫攻坚跟踪帮扶活动中,邓红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贫困对象,她是患重度抑郁的高良涧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婷。“她的妈妈是一级伤残的盲人,她的奶奶就是她妈妈的双眼,全家租住在一个2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面,唯一的收入来自盲人妈妈。”邓红在进行家庭走访时,了解到他们家希望能找到一个廉价的门面房开按摩店以维持家庭开支后,就立即在朋友圈发布了消息,求助社会各界。

“第二天就接到江苏建投集团董事长杨忠明的电话,他说会尽快亲自上街物色门面,并进行简单的装修。”邓红哽咽地说,“可喜的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婷现在已经上初二了,而且变得积极阳光。小婷的妈妈后来带领一帮盲人成立了名为‘光明天下’的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的居民提供免费盲人按摩服务。”

邓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加入公益组织,汇聚到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行列,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徐夏民:敢为拓新域深耕铸匠魂

锡工

他刻苦钻研技术,矢志攻克难关,获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职工组)加工中心操作工第一名,成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他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数控技能赛场上共获得了35个省级冠军和11个全国冠军,是江苏省第十一届十佳师德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主任徐夏民。

起步:丹心热血沃新花

1986年,大学毕业的徐夏民怀揣教育强国梦想,走上了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讲台,为学生讲授机械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他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获得了学生们的热爱和领导的认可。

但随着能力的增长,徐夏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1996年,他获得了去德国培训的机会,进入德国马格德堡职业教育学院等国外职业院校进行了8个月的数控技术研修。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实训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为此,他把难得的出国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如饥似渴地学习教法、磨练数控技能。

回国后,徐夏民将学到的知识带进课堂,深入推进“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法”,同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加课堂新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他还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所承担的全国和江苏省职教师资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指导工作上,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近几年学员在江苏省技师技能考核中合格率达86%,大大高于同类水平,深受学员认可。

深耕:咬定青山不放松

1998年,国内数控技能人才紧缺,赴德回国不久,和徐夏民一起培训的7人中就有2人相继离开教育战线。当时,也有很多企业邀请他加盟,薪水是他工资的好几倍。面对家里拮据的生活条件,许多人劝他离开学校,但强烈的教育强国梦想让他毅然拒绝了一次又一次邀请。

不久后,他担任学校新成立的数控化改造课题组组长,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他改造的普通车床数控化运动精度大大超过同行,得到了业内的交口称赞。当时,徐夏民还同时担任学校与深圳某公司合作的模具开发项目组组长。这期间,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超强度工作使他因胃出血住进了医院,无私的奉献使学校产学研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

在教学中,徐夏民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数控专业教师,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此,他将“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水平”作为奋斗的目标,抓住点滴时间磨练技能,2004年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一路过关斩将,接连取得加工中心职工组无锡市第一名、江苏省第一名和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

敢为:敢教日月换新天

2004年起,由于工作需要,徐夏民开始从事技能竞赛学生指导工作。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集训期间,他常常晚上九十点才回去,有时甚至不回家,只在办公室的躺椅上稍稍休息一下。儿子正值小高考,他都不能陪伴,更没时间辅导,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只能扔给妻子。

2009年6月,在国赛出发前夕,由于过度劳累,徐夏民第二次胃出血,领导、老师、选手都劝他卧床休息,但他为了保证队员比赛状态却坚持随队。他一面吃着药,一面下车间指导,吃不消的时候就在电脑前出训练模拟题,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起,徐夏民担任江苏省教育厅数控铣工项目集训组组长,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比赛,共获得1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在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指导省队获得全国团体总分第一和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至今为学校培养全国冠军11个、省级冠军35个。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练称号。

邱洪辉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数控铣项目的冠军选手,也是徐夏民的得意门生。邱洪辉说:“徐老师平时挺严肃,不怎么说话,但是无论集训多么辛苦,他都会陪我们到最后。”

徐老师的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学校由于数控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徐夏民工作室成员也在他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控技能竞赛,有的成为无锡技能状元,有的成为省冠军,有的成为全国冠军,其中有5人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学校的数控专业从无到有,现在已是全国示范专业。

铸魂:水中淬火注精神

德国学习期间,面对数控机床操作面板和图纸资料中的专业德文,徐夏民翻阅德语专业字典,反复琢磨,不到两个星期,他就把计划两个月的任务学完了,把德国老师手中所有图纸的程序都编好了,系统地掌握了数控编程技术,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合格零件,成为当时8人中掌握最全面的人。

返校工作之后,针对铝合金镂空薄壁件数控加工的技术难点,徐夏民带领技术攻关组,精诚团结,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精度等级可达到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一次次技能的磨练,一场场困难的较量,一个个不屈的夜晚,徐夏民身上逐渐形成了爱岗敬业、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0多年默默坚守,徐夏民的纯洁党性也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夜以继日地锤炼技能、奉献青春。徐夏民认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万千学子成才的渴求,是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崇高的人生追求。他说,唯有继续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申梓煜:“鹰”姿飒爽砺匠心

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董晓 汪晓雪

“他是一位善于学习、勤奋踏实、敢于创新的产业工人!是一名知识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在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提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申梓煜,大家纷纷点赞。

去年12月,在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来自徐工挖机的申梓煜与大他10岁的搭档许化龙,连续5个小时零失误完成比赛,一举摘得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技术赛项的一等奖(第一名),这也让从业不到两年的申梓煜和搭档许化龙一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今年4月28日,申梓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雏鹰破壳 练就硬核技能

申梓煜,一个22岁的小伙,性格开朗,英俊朴实。2020年,申梓煜从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进入徐工,成为数控加工中心的一名操作工。

“徐工集团对我们技能类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徐工挖机公司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机制让我有了更高的期待。”申梓煜走进了理想的企业,而在走上岗位的第一天,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儿干出个模样来!”

一台挖掘机的诞生,离不开焊接、加工、涂装、装配。从一块块钢板焊接成型,制造出完整的挖机结构件,再到最后进入整机装配工序,将生产的各个结构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挖掘机,这中间的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工人的用心与钻研。

申梓煜热爱数控机床操作,努力钻研技能,面对各种难题难点,从不躲避、抱怨,总是刻苦钻研,积极提出改进建议。

作为加工中心的操作工,申梓煜在《挖掘机回转支撑安装面波浪铣加工工艺》项目中,提出了“前角渐进,后角缓出”的数字编程方法,有效解决了挖掘机零部件平面加工中三轴联动节角接痕的难题,被评为公司的优秀改善提案。

雄鹰展翅 省赛初露锋芒

2021年国庆节,已经回老家陪家人团聚的申梓煜却接到公司委派他参加第四届智能制造大赛的通知,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所有行程计划,但是他毅然匆匆收拾行装,连夜奔赴苏州的训练场地,只因为内心的声音“我的机会来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赛项,“当时距离参加省赛选拔只有15天了,时间非常紧,我就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上了,可以说是每天都泡在训练场地里。”

训练过程中,申梓煜寸步不离导师,有重点、难点问题就及时记录,为了学以致用,理论学完就立马去训练操作。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他每天都会跟导师要求安排自己最后一场训练,这样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每天练2场。终于,在江苏省选拔赛中,申梓煜沉着冷静,稳定发挥,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国赛。

鹰击长空 国赛斩获第一

国赛高手如云,要想在国赛中有所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申梓煜知道自己的技能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他戒骄戒躁,在备赛期间更加努力训练。一波疫情突袭,国赛被迫推迟,集训结束,申梓煜并没有因此放松,他意识到这将有更多的时间去补短板,可以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回到公司后,他每天坚持模拟竞赛,并购买了10多部相关专业的书籍,废寝忘食埋头翻阅,疯狂弥补专业的不足。因为疫情无法去训练场地,很难练习指定设备的操作,申梓煜时刻不敢放松,每天在完成CAD训练之后,他都利用晚上去技校加练类似设备的操作,去提升手动加工的熟练度,仅1周的时间就用废了30多把钻头与丝锥,磨破了20双手套。“那段时间我的左手食指划破了1个2厘米的口子,顾不上去医院,只进行简单包扎,后来连续多日,伤口都会渗出鲜血。”

“产品形状越复杂,加工精度越高,难度系数越大。”深知“数控”是一门精度极高的技术活儿的申梓煜,不仅能操作车间内所有的立式、卧式、数控双面镗铣加工中心设备,还熟练掌握了程序理论、设备原理,不断精进操作技能,提升操作精确度。

国赛如期而至,申梓煜临危不乱,按照自己设定的战术思想稳定发挥,在长达5个小时的比赛中,他清醒自信,渐入佳境,超目标完成所有赛题。当得知自己斩获一等奖第一名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他坚信:“只要坚守初心使命,付出必有回报!”

扫码看精彩视频

李妍:深耕电网工程设计一线

记者 谢丹娜

参加工作16年来,凭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心副主任兼综合能源室主任李妍把青春、热血和激情,都倾注在电网设计工作上,在重点电网工程中不断探索磨砺,创新突破,形成了一系列设计成果,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

创新突破攻克电网设计难题

2015年,李妍第一次作为领队参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竞赛。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李妍和设计团队成员连续赴南京、盐城和上海三地实地调研,学习最新的变电站设备设计和安装技术,反复优化出线方案、主接线设计、综合楼布置等,形成220千伏姚桥变电站设计方案。

在李妍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组完成了多达37项创新设计专题,得到竞赛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从全国40多家参赛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当年国网设计竞赛第一名。2020年,姚桥22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中国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9年,江苏经研院承接了开山岛微电网工程的总承包建设项目,李妍担任工程项目经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连云港人,李妍致力于为家乡守岛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依据“红色岛,绿色电”的建设理念,带领一批青年员工集中攻坚,设计出最优方案解决开山岛用电用水的难题。

当时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在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岛上建成一个“风—光—储”绿色微电网系统,这是非常大的挑战,比常规工程建设多了不少技术和施工难题。

开山岛上需要新建一台发电的风机,但是岛上地形高低起伏,场地作业空间有限,吊机回旋余地很小,风机及其基础建设的施工难度很大。怎么办?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李妍带人天天盯着海水涨落,在摸清海水潮汐规律之后制订了打桩和浇筑的时间表,遇到合适时机就抓紧施工,抢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吊机回旋空间不够,她就特地上门请教塔吊专家,研究确定了利用液压立杆钢管塔进行风机吊装的方案。

凭着这股冲劲和韧劲,李妍带领团队成员不断学习、钻研,将开山岛微电网建设中遇到的设计难题一一化解。项目成果先后获得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国家电网公司青创赛银奖和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李妍作为设计总负责人和专业主设人,先后完成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新建及改扩建工程设计70余项;主持设计的变电站工程获得电力行业、江苏省和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工程设计奖项30余项。

探索攻坚编制技术规范

2018年4月,镇江原先规划建设的发电机组不能按时投运,导致出现了20万千瓦的供电缺额。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省公司紧急指派经研院在镇江地区选址建设电网侧储能电站。由于大规模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果在当时的国内基本为零,技术资料极度缺乏,李妍和团队成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自己从零开始摸索。

项目启动后的第一时间,李妍就带领团队开展现场选址工作,用两天的时间跑了18个站点,最终选出8个合适的站址。没有工程资料可以借鉴,她就带着大家钻研学习厂家设备资料和相关标准及文献资料,并请教多位业内专家,仅用一周时间就拿出了设计稿。针对最重要的储能电站安全防护等问题,李妍创新打造了渐进式三级防护系统,为储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防线。同时,为了节约占地面积、缩短建设周期,她带领团队成员一起优化主接线和平面布置,采取进线柜与换流器“一对多”接线方式,实现设计方案模块化、施工建设标准化。

随后的两个月里,她和团队加班加点完成了6个储能电站本体和8个储能电站接入系统的设计、建设与调试,拿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项目投运后,她又带着大家总结设计经验,编制了国内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典型设计和关键设备技术规范。

镇江储能电站及关键技术先后获得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授予的“2019年度储能应用特别贡献奖”“2019年储能十大应用创新典范第一名”和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授予的“2019年江苏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业至今,李妍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授权8项、软著15项,发表论文27篇、著作3本。

悉心培养专业青年人才

在专业之路上辛勤耕耘的同时,李妍还十分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

2013年至今,李妍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了5名青年员工。

她总结提炼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她的徒弟列出开展设计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常用规程规范。她还组织编制了近10万字的百节微课堂教案,并通过微课堂的方式指导青年员工学习,帮助青年员工夯实工程设计专业基础,鼓励他们在工程实践中探索创新,提升技能水平。

对刚入门的青年员工设计的图纸,李妍反复审核,将差错细细标记,帮助青年员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审一张设计图所用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李妍自己绘制设计图所要耗费的。

“在我的第一张设计图纸上,师父用黑、红、蓝等颜色的水笔作了满满的标注。这三年多的时间,我画的设计图接近百张,师父都会仔细审核。现在我仍时不时看看以前的图纸,将师父的指导记在心中。”李妍的徒弟范逸斐说。

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一个个专业问题讨论中,徒弟们逐步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先后完成了共计14项220kV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其中5项工程已顺利投运并被评为国网公司优质工程;1名青年员工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3名青年员工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创赛银奖。

2016年,随着江苏经研院的女员工占比越来越高,女员工在电网重大示范项目和科技攻关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妍领衔组建了“婧妍创新工作室”,18名成员均为女性。“‘婧妍’是指有才能的女子,希望加入工作室的女员工都能成为心灵美好、能力突出的优秀员工。”李妍说,“婧妍”还与经研同音,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展示经研院女性敬业奉献的魅力风采。2019年,该工作室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柔性输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绿色微电网技术、零碳数字电站技术、造价智能管控技术五个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其中,受端电网应用柔性输电技术的规划关键技术项目获得中国电力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昆山储能电站工程获中国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基于数据云的全过程造价智能管控体系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19年度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创新之路,有苦也有甜。李妍表示,作为基层电力员工,将继续带领工作室创新团队,立足岗位,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时庆梅:中国玉雕“白菜王”

木草

大家都知道,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价值连城堪称中国十大国宝之一的螳螂白菜玉雕作品。而在我们江苏,也有一件曾被作为上海世博会江苏馆“镇馆之宝”的螳螂白菜,不仅雕工可与台北故宫螳螂白菜媲美,而且体积重量都远远超过。这件估价过亿元的作品创作者,就是有着中国玉雕“白菜王”之称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玉雕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玉器厂玉雕女工时庆梅。

时庆梅于1987年从扬州玉器学校毕业后进入扬州玉器厂从事玉器雕刻工作,师从于最擅长玉雕花卉、雀鸟、动物、山水创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把江春源大师独创的浮雕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作品雕工精细、玲珑剔透、生动逼真、趣味盎然,深得江春源大师的欣赏。

1994年底,为筹备扬州玉器厂建厂40周年庆典活动,江春源大师设计了《白菜螳螂》让时庆梅雕刻。在创作的那段时间,时庆梅对白菜简直着了魔。她专门跑到郊区的菜园里,买下一棵棵带泥带根的大白菜,一片一片剥下菜叶仔细观察纹路,又用相机拍成照片反复琢磨,还把菜心切下来养在水里,观察它的生长过程。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时庆梅看到一位老大妈推着车卖白菜,刚开始她只是路过看了一眼,没有在意。但是不一会儿她又折了回来,因为她发觉在老大妈推着的一车白菜中,有一棵从未见过的碧绿色大白菜。最后,就是这棵白菜,成了时庆梅创作《白菜螳螂》的原型。经过18个月的精雕细琢,1996年5月,时庆梅创作的《白菜螳螂》终于完成,并且在建厂40周年庆典上一经亮相便引起巨大轰动,作品被江苏爱涛艺术馆收藏。从此以后,“时庆梅牌玉白菜”成为扬州玉器厂的金字招牌。

时隔两年,江春源大师又给时庆梅设计了一件《白菜》的创作构思,该作品要求巧用翡翠的颜色雕琢出一棵鲜嫩欲滴的白菜与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以展现自然界和谐之美。为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时庆梅在细心研究蝴蝶标本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去户外观察实物,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绘制了众多的制作图纸,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激发了创作灵感。最终,这件《白菜》作品获得首届宝玉石博览会玉龙奖第一名,也奠定了时庆梅在中国玉雕界的地位。

2003年,时庆梅挑起了把一块重达300公斤的翡翠雕琢成“白菜螳螂”的重任。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日夜加班创作,细心揣摩构思,仅用了16个月时间完成了计划用时三年的雕琢任务,创造了扬州玉器厂玉雕史上的奇迹。说是奇迹,一是奇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白菜,成品后长90厘米,高、宽56厘米,净重达150公斤。不但是国内最大,而且是世界最大的玉雕白菜。二是奇在做工精细以假乱真。鲜嫩水灵的菜茎紧密相裹、流畅自然,菜叶疏松玲珑,菜根则是粗须缠绕,根须交错有序,雕琢粗犷之中又见镂空,栩栩如生。尤其是叶子舒卷自如,且每片叶子的变化翻卷无一处雷同,雕刻精细、玲珑剔透,可谓鬼斧神工。三是奇在两只螳螂似静还动。这棵“白菜”上的两只螳螂,采用了凌空镂雕的方法雕刻,惟妙惟肖,仿佛嗅到了白菜的芬芳,迟迟不愿离去,成为整个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2004年10月,在“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时庆梅的这件世界最大的《白菜螳螂》作品成了整个博览会的“龙眼”,获得了特等奖。

近30年来,时庆梅先后完成了上百件以“白菜”为题材的作品,也有了中国玉雕“白菜王”的美誉。随着事业的成功,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这些年,时庆梅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2年又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面对褒奖和荣誉,时庆梅始终坚守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始终坚守在工作台前,在“滋滋”的琢玉声中苦心创作。同时,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年轻的玉雕工不断创新提升雕刻技艺。她还走进校园,以产业教授的身份,向当代青少年传授传统技艺。她希望有更多的项目融入学校教育和群众生活中,让人们有机会接触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在一雕一琢间,时庆梅将汗水与艰辛化为精美玉器。作为江苏省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时庆梅每天在扬州工艺坊486非遗活态展示区孜孜以求地雕琢、宣传和展示着扬州玉雕工艺,让游客和市民加深对非遗知识的了解,让更多想要重温扬州文化记忆的市民,获得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的机会。时庆梅说,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自己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最近这10年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带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二十大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落实好。

王幼峰:像徐虎那样热心为群众办实事

朱涛 郁春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劳模徐虎的知名度,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上海普通水电工因为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方便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而他说的一句话“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不仅感动了千家万户,而且成为一种无私奉献的品牌符号,引领更多人用自己的力量奉献社会。

在南京,有一位新时代“徐虎”,他工作30多年来,始终扎根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履职尽责、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提出了“你休息、我服务”和“急报急修一小时到位”的工作理念。他用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书写着一名新时代普通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的炽热情怀。

他叫王幼峰,南京市劳动模范,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南京‘新徐虎’”。

微创修缮,带来居家的美化

2019年7月,玄武区房产经营有限公司新街口分公司成立“王幼峰劳模工作室”,通过专门的“会诊”,高效解决辖区内直管公房维修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问题。工作室“领头雁”王幼峰率先提出了房产服务“微创”修缮法,现已成为全区房产维修服务的标准程序,同时也是明星窗口单位的一张名片。

“微创”修缮法巧用医学上的微创手术思路,利用各种维修工具,因地制宜采取“看、听、探、试”等方法,通过“看现场、听漏点、探部位、试判断”等程序准确找出造成房屋使用中损坏、堵塞、渗漏的部位,以最小的代价进行局部修理,达到恢复房屋使用功能和美化居室的效果。

去年4月,家住观音阁的杨师傅打来紧急报修电话,反映家里卫生间漫溢严重。王幼峰和同事凌伟赶到现场,发现下水主管道堵塞,造成污水倒灌漫至客厅,卫生间积水有10厘米深。由于住户装修时把检修孔给封死了,无法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疏通。征得同意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拆掉马桶进行疏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管道终于开始下水了,但不是太通畅。王幼峰凭着过硬的维修经验判断,下水管道里还有较大的物品没有清理干净,必须想办法掏出来。他们更换了疏通机钢条刀头继续疏通,不好,疏通机的钢条被管道里的杂物卡住了,他只能用手伸进管道口用力来回拉拽钢条。不巧,他的右手臂被管口生锈的毛刺拉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他顾不上包扎,用自来水简单地冲洗了一下,贴上创可贴继续干活。又忙了一会儿,终于把管道里的一条旧毛巾给掏了出来,这下管道彻底畅通了。完工后,在同事的坚持下,他才去医院治疗缝合。

几天后,杨师傅送来一面“排忧解难、技术高超”的锦旗。

面对群众的褒奖,王幼峰认为,自己手臂上留下了一道4厘米长的疤痕,这点损伤算不了什么,能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揪心事、烦心事,很有意义,也体会到了工作的价值。

锦旗背后,洒下无怨的汗水

走进“王幼峰劳模工作室”,墙上挂满了一面面锦旗,锦旗上书写着“情系百姓办实事热心帮扶暖民心”“工作细致服务热忱”“贴心服务有求必应”……这琳琅满目的锦旗背后,留下了一桩桩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9年正月初四的夜里,新年的第一场大雪飘然而至。雪情就是命令!凌晨4点,王幼峰来不及辞别熟睡的妻儿就从八卦洲驱车赶往单位。到达管理处,他简单地安排了到岗的抢险突击队员后,便带队查看辖区的老旧平房积雪情况,发现有几处屋面积雪太厚存在安全隐患,就立即和突击队员一起奋力除雪,一直忙到早上8点多钟,才将屋面的积雪铲除干净。同事们看到他外面的衣服已被雪水浸湿,劝他歇会儿,他说,“不用了,加油干活要紧!”拿上工具一马当先带领大伙儿,向吉兆花园物业小区急匆匆赶去,帮助清理道路和树上的积雪。

今年8月22日,工作室接到社区打来的求助电话,反映孤寡老人聂春永家中阳台下水道漫溢,恳请帮忙维修,王幼峰马上和同事冒着酷暑赶到住户家。他们踩在漫过脚面的污水里,架起了疏通机,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操作仍未疏通,只有更换管道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由于老人的房屋是私房,且自行改装了下水管道,堵塞、漫溢不属于直管公房维修范围,本应对此次服务正常收费。他们考虑到聂春永是孤寡老人,家庭困难,便主动买来下水管及配件等材料,对堵塞的管道进行了更换,还免了300元维修费和60元材料费。

劳模名片,标注诚信的诺言

徐虎的“夜间报修箱”,一挂就是10个年头,他开箱为民服务无一天间断。徐虎觉得,一旦箱子挂出去了,就要坚持,不能失信于民,更不能半途而废。

王幼峰自费印制的“劳模名片”,和徐虎的“夜间报修箱”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广而告之辖区的居民住户,承诺随叫随到且24小时提供房产维修服务。他认为,解决的虽然都是些烦琐的小事,却是事关群众居住方便的大事。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王幼峰对自己提出“你休息、我服务”和“急报急修一小时到位”的工作要求,平日里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也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手机全天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住户报修,一小时内必须到现场进行处理。他作为战斗在房屋维修一线的房产人,每天都要与广大居民打交道,谁家的屋顶漏了、谁家的下水道堵了、哪个窨井漫溢了,他了解得最清楚,只要接到群众住户的电话,不管时间早晚,总是随叫随到。而房产维修服务通常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雪越大,事越忙,逢年过节更是要做好“一级战备”。

荣誉面前,王幼峰坦言,将以徐虎为榜样,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和带动身边的同事们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及时的房产服务,以昂扬的工作姿态展现新时代“徐虎”的新形象、新作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