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富美高”变形记
发布时间:2024-07-24 09:52:17
张剑云和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了轨道交通机械类关键零部件材料及制备工艺研发的重任。
四年前,江苏工人报的一篇“产改让‘张工’变张工”的报道,让我这个默默无闻的铸造工走向了产改的前台,红遍了整个江苏产改领域。近几年来,在省总工会的主导下,产改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在企业生根发芽,一批批优秀的产业工人代表率先实现了“强、富、美、高”,我就是其中之一。
四年来,我的技能“强”起来了。产改实施后,公司和工会鼓励技能人员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2020年10月,我参加了在辽宁阜新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技能竞赛,获得浇注熔炼工第六名,荣获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1月,获评中车首席技能专家;2023年5月经层层选拔获评中国铸造大工匠。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每年都组队参加各种规格的行业竞赛,先后5人获评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其中1人获评江苏省和常州市企业首席技师、1人获评江阴市金牌工人。工作室也成为公司铸造工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基地。经过各种历练,我的工作室团队也“强”起来了。
四年来,我的收入“富”起来了。产改实施后,公司和工会制定各种配套制度和措施,保障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在专项集体合同中,明确规定产业工人的工资增幅不得低于管理人员的平均增幅,做到兜底保障。设立了合理化建议积分等额奖励,2023年,我的合理化建议积分2000分,我就拿到了等额2000元的实物奖励。公司还设立了产业工人激励项目奖,2023年仅激励项目奖励我就拿到了31800元。另外,在常州市“十大”“五小”各种职工创新活动中获奖,也有5000~10000元不等的奖励。2023年我全年工资总收入超过了30万元,已经超过了部分公司中层领导,让我获得感十足。
四年来,我的形象“美”起来了。产改实施后,我的相关事迹先后在工人日报、江苏工人报、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德行天下”等媒体进行过报道。以我为主角的《沐浴产改春风、感受工人荣光》案例被命名为“江苏省工会‘学习强会’行动暨百年工运话改革·两在两同促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优秀案例,并且在全省各地产改培训班上作宣讲,让我成为了“风云人物”。同时,我在工会开展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先后到常州市工业技术职业学院、丹阳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丹阳市珥陵中心小学为600多名师生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宣讲劳动美、工匠美、中车美、祖国美,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美好的劳动种子。2021年7月,我成为戚墅堰所第一个获得“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员工,2022年9月登上“江苏好人榜”,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年来,我的地位“高”起来了。产改实施后,我于2020年获评铸造高级工程师职称,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了多项中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于2020年12月被授予“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称号。2022年9月16日,在中车戚墅堰所工会召开的第三届工会代表大会上,我被选举为兼职工会副主席,在职工礼品福利招标、公司食堂监管等涉及职工重大利益方面,发挥监督维权作用。2023年10月,被聘为常州市工业技术职业学院装备制造专业产业教授,为大学生进行专业授课。2023年公司混改完成,我作为公司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参资入股资格,成为公司一名控股股东。2023年12月,我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前不久,我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作为一名传统铸造产业工人的我,能达到如今的“强、富、美、高”,是我的幸运,更与党的领导、工会的关爱、公司的发展分不开。没有大家,就没有小我。今后我将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踔厉奋发,用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用业绩回报企业和国家。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陆夏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