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量身定制”的“识困”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多些“量身定制”的“识困”

发布时间:2022-01-25 09:49:39

多些“量身定制”的“识困”

董柏云

上海宝山区总工会建立“大病大额支出预警预防机制”,应用大数据“识困”,不等困难职工开口,帮扶就送上门了。据介绍,宝山区总与区医疗保障局合作联动,将职工“一年内自付医药费”设为3档区间,分别对应一次性发放3000元、5000元、8000元的帮扶金。(1月20日《工人日报》二版头条)

“量身定制”“识困”的做法,是宝山区总工会精准帮扶困难职工“迭代”之后的新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预警预防机制的合理性与原则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在关怀好困难群体的这篇大文章上,这是极为精彩的一笔,值得借鉴。

据悉,宝山区总还将在线下探索工会帮扶和民政“社区救助顾问”合作模式,促进困难职工帮扶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效衔接。

困难家庭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便不一样。“量身定制”的“识困”,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延伸和深化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非一蹴而就。当前,在线下调查、摸清各种困难家庭情况基础上,还要各系统在线上实现有机融合,并不断向精细、精准、精确目标迈进。如此,才能促进“量身定制”“识困”的持续发展。

“量身定制”的“识困”是今后帮扶工作的方向,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上海宝山区总利用“大数据”,在特困职工帮扶中的人员筛选、认定过程中,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识困”,需要“绣花功夫”。不论是解决租房子问题,还是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关爱弱势群体,都不应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尽力解决其“急难愁盼”。“量身定制”的“识困”,可谓将工作做在人们看不见的细节处,更务实、更贴心。

职工急需的,就是工会应当着力做好的。只有察民情,才能做到解民忧、纾民困。“量身定制”的“识困”,前提是做好调查与研判,问“需”于民,才能把准困难群体的脉搏,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