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开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助力乡村振兴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搁置的产业扶持资金“满血复活”了

泸州开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5-09 13:26:39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松土、捡石块、灌溉……连日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稻花鱼共生旅游观光”项目现场,村民们挥汗如雨,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耕作图。

“稻花鱼共生旅游观光项目一旦投入使用,将成为黄桷村观光农业的典范,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面对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胡市镇纪委干部的现场督导,黄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建波对项目充满了期待。

时间回到两年前。

2020年初,黄桷村获得区委组织部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红膏蟹养殖业,养殖基地一期建成后收效较为可观。原计划将剩余资金继续新建二期养殖基地,可项目周边多为基本农田,按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改田建塘,资金搁置无法启用。

“扶持的项目资金搁置起来,不仅失去了惠民利民的意义,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廉政风险。”知悉情况后,该区纪委监委联合胡市镇纪委对该村开展提级监督,并督促该村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有效利用项目资金,确保“复活”发挥最大效益,更大程度惠民利民。随后,黄桷村按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程序并请示相关部门,决定由村集体公司牵头实施,把剩余项目资金50余万元全部用于发展占地130亩的稻花鱼共生旅游观光项目,实现鱼米共育,拓宽集体经济项目增收渠道。

4月的黄桷村,一湾湾装满水的稻田里,一株株秧苗迎风舞动,成为当地一抹亮丽的风景。

将黄桷村开展提级监督,仅仅是泸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区县纪委监委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村(社区)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脱贫攻坚战以来,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集体资产。

如何监督当前的集体“三资”,确保资金正常运行、资产不流失、资源不浪费?泸州市纪检监察系统实打实把提级监督同督促职能部门全面有效履职结合起来,紧盯集体资金富集、资产雄厚、资源丰富等重点村(社区),就集体资金管理使用、集体资产处置经营、集体资源承包流转等开展精准监督,构建区县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部门监管、基层监督协同联动的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提级监督的效果,达到抓重点促一般的总体目标,合江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联动监督机制作用,将全县镇街划分为5个片区,统筹用好县纪委监委机关各室(部)、各派驻(出)机构监督力量开展监督;叙永县纪委监委统筹开展交叉互查、延伸巡察的同时,建立信访举报“直通车”,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作用,实现直查快办、双向反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泸州市还利用深化村级公开,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等方式,把群众监督贯穿提级监督工作全过程。

2021年以来,全市对90余个村开展提级监督检查140余次,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300余个,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0件84人,通报曝光34件34人。

“提级‘三资’监督的目的,就是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让职能部门把自己摆进去,主动介入,全面有效履行监管责任,最终达到集体‘三资’规范管理、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谈起提级“三资”监督的初衷,泸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统筹区县部门、街镇、村(社区)三级力量,形成“监督事项上提、监督力量下沉”的监督体系,变“村权镇街督”为“村权区县督”,从而增强基层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