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劳模父子的家国情怀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一对劳模父子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2-05-12 10:27:38

记者 徐军霞 通讯员 唐艳 刘金明

在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有一户人家,父亲姚连岳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儿子姚维俊则被评为泰州市劳动模范和江苏省劳动模范。

“勤劳实干”是身边人对姚家父子的评价。姚连岳今年76岁,是农经方面的老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乡办企业、户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时任娄庄乡农经站站长的姚连岳在改革欢庆之余看到了一丝不谐之音:原属村组集体的农业机械分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集体资金散了。

为了弄清集体资财流失的病根,姚连岳蹬着自行车到全乡23个村走访调研,只身一人前往镇江学习集体资金管理的好做法。经过一系列调查论证,1984年5月,他撰写的《改革村队集体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队有乡管、委托银行代收代放”的方案》获得乡党委、政府和县农工部的批准并同意实施。其内容主要是将村组专项资金集中起来,将农民个人往来款以及借出的储备粮和小型农具作价款收归集体,由乡统一管理,资金所有权不变,管理者和所有者有偿互利,充分发挥集体的管理导向优势。短短5年时间,乡集体资金由17万猛增到268万元,由信用社代收代放,既缓解了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矛盾,又使集体财富不断增值。正是这笔资金,支持新办了15个乡办企业,扶持了68个家庭副业专业户,为148户农民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推行新举措后,不少群众心存质疑,怕钱归了集体‘一去不复返’,姚连岳连续几个月吃住在一线,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打消顾虑,正因为有了群众的信任,姚连岳才把一笔笔‘血汗钱’理得清清楚楚。”老支部书记潘福荣对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时任娄庄镇财政所所长的丁先明也表示,当年姚连岳的钻研创新成果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肯定和推广,全国先后有70多个单位前来学习取经,全县32个乡镇推广了娄庄经验。

一户家庭能有两个劳模离不开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几十年来,姚连岳特别注重言传身教,每周都要召开家庭例会,关心询问子女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剖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时刻提醒他们劳动才是最基本的职责,要做到全心服务、贴心服务。对待在银行工作的大儿子,姚连岳要求他时刻把好金钱观;对待在供电部门工作的二儿子,姚连岳要求他加强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冲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

在姚维俊的记忆中,父亲对他说过最多的词就是“艰苦奋斗”。在父亲的影响下,姚维俊走进了英雄的“黄继光”连,五年中两获三等功。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的25年里,他从机关管理部门到营销农电一线,从市公司到区公司,7个岗位、6次担任部门负责人,不管岗位如何变换,他始终做心系群众的热心人。

2019年,姜堰区招引了一个3.6亿元的泰州源怡能源生物质发电项目,工程原计划13个月完工,但在姚维俊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只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任务。2020年初,疫情期间集中救治点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电力保障的重中之重,姚维俊带领同事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专项行动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安全监督哨。长达60多天的时间里,他与许多默默奉献的供电职工一起,以单位为家,半个月才抽空回家一次看望家人。此外,备战“三伏天”,响应老百姓用电需求;重视汛情情况,制定措施和工作方案;落实人力物力,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无数困难的任务里,都有姚维俊的身影。

近年来,姚维俊提出“宁让电力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力”的发展理念,助力中来科技、高压共轨、牧原生猪养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姜堰;建立园区、重点企业常态化走访机制,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用电难题130多个;在服务城市建设中,他坚持深入一线,协调解决施工现场涉电问题100多个,有力保证了328南绕城快速化改造等80多项重点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完成了北大街组团等17个老旧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彻底解决了“低电压”“卡脖子”等供电难题。

两代人、一脉承,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劳动光荣”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