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清:二十余载传承苏绣风雅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徐学清:二十余载传承苏绣风雅

发布时间:2022-05-20 10:08:21

徐学清潜心钻研刺绣技艺

钱茹冰

“霓裳羽衣,刺绣使成。少小独恋,离家学艺,二十年如一日,蓦然回首,丝线在手,情有独钟。”短短34个字便概括了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金奖获得者、苏州工艺美术师徐学清与苏绣的不解情缘。

徐学清第一次接触苏绣时刚满17岁,直到亲手拿起针线,才真正体会到刺绣的艰辛。绣花需要层层色彩的堆叠,但又不能逐层掩盖,要丝线相互交映,且花叶交叠处又要数种色彩过渡自然;绣鸟则追求灵动,需在轻薄的绣线基础上绣出栩栩如生的翅羽和活泼灵动的姿态。然而不管是绣花还是绣鸟,均要求在落针之初,脑海中完整浮现出所绣之画,这对绣娘的针法和构思都是极大的考验。从独自摸索到师从卢梅红学艺,徐学清潜心钻研刺绣技艺20余年,其中水墨风的刺绣便是她的独门一绝。

“水墨是最难绣的,没有艳丽的色彩,只有虚实的墨色。”徐学清说,每一点墨的深浅、浓淡所呈现出的都是不同的画面,因此只有将画中每一滴墨落下的缘由吃透,才能拿起针线创作。用多深的颜色,用多细的线,落针之处是层叠相交还是一针带过?经过向结识的吴门画派画家仔细求问,自己细心揣摩和无数次的拆除重绣,徐学清终于可以自如地运用19种水灰色丝线混色,在薄薄的绣面上变幻出水墨的枯湿浓淡、阴阳晕染。她的水墨绣品代表作《鱼之乐》获得了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刺绣作品大赛金奖,水墨刺绣也成了徐学清的特色。

针线穿梭过岁月,徐学清的作品在各类工艺展览中获得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项50余次。随着作品不断获得认可,徐学清也逐渐找寻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为了提高青少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刺绣传承下去,她带着绷架走进中小学,教孩子们从穿针引线开始认识刺绣、了解刺绣。一朵小花,她用一两日便可完成,孩子们用了一个学期,但她却是骄傲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喜欢上刺绣,将来可以带着苏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苏绣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2017年,徐学清开设在吴中区光福镇的刺绣研究所正式授徒,同时作为吴中区青年手艺人秘书长,她也更加全面地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我不仅要将刺绣传承下去,也要帮助其他非遗传承人留住手艺、弘扬匠心,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自己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