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日行3万多步的工地“大总管”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张猛:日行3万多步的工地“大总管”

发布时间:2022-05-20 10:08:20

张猛在工地现场检查墙板拼接是否有错台、填缝料涂抹是否饱满

记者 陆夏彩君

“喂,是张总吗?有一个工人要进厂,但是他的核酸报告过期了!”“严格执行防疫政策,你看看他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是本省外市的话,再做一次核酸,结果为阴性就可以了。”

在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建设工地上,一位一米八个头、说话带着北方口音、头戴白色安全帽的建造部经理正一如往常地一边巡查着,一边接着工友们的求助电话。他叫张猛,今年33岁,虽是初夏,但他的皮肤早已被晒得黝黑,从微信运动页面显示看,他平均下来一天要走上3万多步。

在桩基施工阶段,他能合理划分材料堆放场地,精心设计机械行走路线,使桩基施工效率达到最高;在土方施工阶段,他规划的土方出土路线,能让每个出土点车辆行走路线做到最短;在施工流水段办公室内桌面推演环节,他能避免交叉施工问题,使施工流水效率达到最高……张猛自从事建筑管理工作以来,已荣获公司“先进个人”、项目“季度明星”等荣誉称号。

“我坐在办公室不踏实,不出去走走看看总感觉不放心。”现在这个工地面积近19万平方米,张猛大部分时间在现场查看情况,有时候会跟着工人们上到几十米高的作业层,看他们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工程进度、工资发放、安全防护、人员饱和度等细枝末节。“前两天,我在巡查时发现一名钢筋工手速明显比平时慢了许多,而且工作不在状态,上前询问后才知道他当时头疼身体不舒服,后来我赶紧安排专人送他去医院就诊。”

张猛手下有两名徒弟,现在都已成长为工地上合格的工长。在张猛看来,多一个人不仅为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为工地的安全生产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对工地上的人和事知之甚少。最开始的时候,我带他们了解环境、熟悉工作程序、学习看图纸,后来渐渐地开始带他们去现场实践,特别是学会‘用一双眼睛’看出一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是多是少,与当前的工期是否匹配,现在的他们活儿都干得够漂亮。”

工地上的张猛是工友们公认的“大总管”,离开了工地的他亦是同事们的“主心骨”。

2021年7月,南京疫情突发,他在工地上看到援建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报了名,连夜带着30多名管理人员和安装工人奔赴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当时没想到自身的安全,既然组织需要,我肯定得上。”关键时刻,张猛展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外形类似蒙古包,是靠充气建成的,可随时移动。这次建设中的最大难点就是将实验室内的每一台器材完好无损地搬运到下一个目标地点,我们得细心再细心。”为了配合核酸检测的进度,张猛团队每天晚上8点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早上8点回工地。据了解,实验室投用后,实现了日检30万人次的高通量运营能力,为南京市全员核酸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张猛得知宁洛高速曹庄收费站对外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他再次义无反顾地响应公司号召,迅速带领8名青年志愿者到达收费站,协助相关部门对离宁车辆进行登记、检查。顶着炎炎烈日,他一站就是8个小时,期间还要一刻不停地询问行程码、健康码和核酸报告。“尽管有些司机不理解,态度不友善,我也会苦口婆心地跟他讲解防疫的要求,直到他心甘情愿地被劝返。”张猛谈起那段志愿服务的日子满是感慨,“高速卡口的公安干警们都很忙,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不管工作或生活上出现什么事,我们都会想起张总,无论事情多么复杂,他似乎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同事们打心底里感谢着这位“大总管”,又时常为他3个月不休一天感到心疼。

“2020年12月7日,我们开始建设南农大的这个项目,因为防疫和工期要求,我只在去年春节和中秋节回过两次家。”作为建筑人的张猛时刻准备“出差”,而且一走就是好几年,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四海为家”,唯一让他觉得愧疚的是陪伴5岁女儿的时间太少了。“那天我在微信视频里看到女儿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心里头百感交集。”说到这里,张猛卡顿了好一会说,“现在每天能跟女儿视频也很开心,作为一名建筑工地上的党员,每天行走于工地各个角落,每到一处都提醒工人安全施工,更是我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