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武斌:“我在路上,生活在背后”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骑手武斌:“我在路上,生活在背后”

发布时间:2022-06-21 08:37:18

本版摄影 张旭

本报记者 李垚

武斌,25岁,新疆乌鲁木齐人。因为181的个头,他在人群里,很扎眼,皮肤黝黑,穿着蓝色的工服,一眼就让人印象深刻。

“2021年9月,我进入‘饿了么’蓝骑士家族,其实我以前自己创业,也待过很多地方,新疆、河南、成都,主要是做餐饮的。后来,因为遇到疫情,我创业失败了,还有点负债,就有人跟我建议说,送外卖能挣钱,比正常的工作要多一点。于是去年4月份,我来到了南京,做起了外卖骑手。”

骑手职业 是与外界的链接

见到武斌的第一面,他正在窗口等餐。16日上午10:57,在汉堡王,他接到今天的第一单。采访的时候,武斌时不时盯着手机,叮叮咚咚的订单信息跳出来的第一瞬间,武斌就要做出判断——距离目前的地点近不近、餐馆出餐效率怎么样、路上会不会堵。

武斌说,这样“瞬间判断”的能力,是做外卖骑手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负责的区域很大,基本上就是半个雨花区、半个建邺区了。我现在都送出经验来了,你看眼前这种高楼,是不是特别高?楼栋又特别多?但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信报箱。送的时间长了,基本上看一下手里面的订单,就知道怎么走。”

刚开始做骑手,武斌只敢忐忑接下离家附近几百米的单子。后来为了熟悉路线,武斌经常在手机上研究地图,看哪条路红绿灯多,晚上有时间了,就去站点附近转转,弄清不熟悉的小区有几个门,从哪个门进会比较快。慢慢地,用了大概一个月,武斌熟悉了周边的路线,现在,方圆几里路里,哪条道最顺、哪家店好吃,他都跃然于心。

武斌说,在他认识的人里面,虽然选择做骑手的理由并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人背后都有着比较相似的深层原因——选择不多。与性别、与学历、与家庭社会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关系。

作为疫情期间,仍然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群体代表,外卖员陆续走到了聚光灯下。

武斌回忆说,“南京疫情的时候,大家一开始都挺不安的,但是还好有警察、医生,也有我们这样的外卖小哥……怎么说呢?大家各司其职、坚守岗位,我感觉自己的职业也为南京出了一份力。”

骑手时间 是争分夺秒的竞争

因为忙于跑单或者抢单,一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对武斌来说其实有点奢侈,后续的采访我们只能抓紧在各种间隙中完成。

采访中,一开始记者想采用实时跟踪拍摄的方式,但是,这样既违反交通规则,又影响他的效率。

于是,记者下车想扫个单车的功夫,武斌接了另外一单,记者抬头的时候,他已经消失在茫茫车流里。还好,武斌又一次接单时,记者和他又巧合地碰上了。

“对不住,比较赶时间,刚刚没留意你不见了。”武斌抱歉地解释,而说起自己的“职业”,他很享受骑手这份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自己的收入可以清晰地看到,路况和平台的规矩,都一天天熟悉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跟商家、骑手、站长、顾客打交道。也许,和困在工厂、格子间不一样,他能和“外面的世界”连接在一起了。

“其实我很早就接触骑手这个行业了,早在2017年,第一批外卖开始兴起的时候,我在老家从骑手已经跑到外卖站长了。”

从业以来,武斌穿梭在南京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传递人间烟火,为市民带去便利。他凭着认真的态度、准时的服务,几乎“零差评”。

“站长一直叮嘱我们,你再忙、再急,骑车的时候一定不要看手机,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其实,只要正常行驶的话,外卖送晚了,你给顾客道个歉,大家都能理解。反正我没有遇到那种很难说话的顾客。”等待接单的空隙,武斌喝水“充电”,他摘下安全帽和口罩,一头细软的头发软塌塌地贴在头顶,脸上留下了明显的口罩印记。

“饿了就随便吃两口,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我想,这应该是每个外卖员的常态。每一笔订单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耐力、速度的争夺赛。”

“我们分三个班次,我是中班,上午9:30开工。”说起自己的一天,武斌很有条理,“从10:30开始,将近三个小时的午餐高峰期,会非常忙;晚高峰的话,基本上都在16:30到20:00之间。”

骑手之路 是温情琐碎的日常

寒冬酷暑、日晒雨淋,在一段又一段的骑行里,武斌和其他的外卖骑手一样,感受着这城市的繁华喧嚣,也体验着南京的人情冷暖,见证着不同的“风景”。

做了骑手以后,更多的是遇见“人”。顾客、商家,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连结和故事。

“有个商家叫鸿福大食堂,老板人特别好,是个40几岁的男子,很热心,我们一个礼拜要去那边吃三四次,我们都叫它‘骑手之家’。去年冬天,南京下了一次雨夹雪,那天中午,我们几个骑手正常去这家店吃饭。虽然穿了雨衣,但是没有用,雨太大了,我们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了。”武斌回忆说,“老板就给我们找了几套员工的工作服,让我们把湿衣服换下来。我们在店里休息了将近两个小时,老板全部给我们免单,还给我们的保温杯里面灌了防寒的姜汤。”

像这样的暖心事有不少,也是支撑武斌坚持下去的动力。武斌做骑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特别的“备注”。他把这种“备注”,当成人与人隔着屏幕,最短暂的暖心瞬间,“有的顾客特别暖心,会备注让快到了就打电话,避免我们上下楼耽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