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引导更多“双强”型社会组织为产改作贡献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联系引导更多“双强”型社会组织为产改作贡献

发布时间:2022-08-19 07:18:31

联系引导更多“双强”型社会组织为产改作贡献

——全省社会组织负责人产改专题研究班侧记

本报记者 陆夏彩君

8月16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一间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社会组织助力产改项目推介会”正有序进行。园区10多家社会组织工作者或分发着自家项目的宣传单,或将项目内容娓娓道来,引起参加推介会的企业代表的关注和兴趣,前来观摩的产改专题研究班上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连连称赞。

我省的社会组织数量庞大,在省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共有8.4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今年2月,《江苏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出台,鼓励15家省级试点单位积极统筹社会组织的协同力量进行探索。

“‘建立社会组织传手机制,打造双强型社会组织’列入了我省‘十四五’时期深化工会改革重点机制建设内容。我们要团结引导更多新时代政治建设强、业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发挥‘传手’作用,当好推动产改的参与者、服务产业工人的协同者、助力群团改革的贡献者。”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大勇在全省社会组织负责人产改研究班开班式上的讲话鼓舞人心。

赋能产业工人成长精准有效

“职工英才培育项目由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出资委托实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通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秘书长郭家星说。

开展“职工学堂”示范点评选活动,评选出20家企业工会“职工学堂”示范点并成立职工学堂培训联盟;组织园区“技承匠心”职工技能竞赛,吸引园区近2000名选手参与,双合格人数超1200余人;举行“星期天工程师巡讲进企业”活动,通过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服务企业80余次,参与人数超4000人次……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协会赋能产业工人成长的突出做法。协会获评2021年全省服务职工优秀社会组织,被苏州市总工会命名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工匠实训基地。

江苏是实体经济大省,拥有2300多万名产业工人,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在产改工作推进过程中,不难发现,精准有效地赋能全省产业工人成长显得尤为关键。

连云港市东海县享有“东海水晶甲天下”的美誉。“零基础个人-工位-团队-店铺-企业-规上企业,这是我们协会在县总指导下,探索创建的水晶电商孵化模式。”东海电商协会会长宋正强告诉记者,目前,已成功孵化出70余家电商企业、18家水晶跨境电商企业,以江苏捷晶水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首的5家企业成功申报规上企业,推动更多产业工人高质量就业。

“当地餐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采购、加工制作、储存等流程中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于是我们在市总的支持下,聚焦食品安全推进产改,目前已有1000多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获得了资格证书。”徐州市餐饮协会会长王海燕说。据了解,徐州市总工会依托三源医药集团培训学校等社会组织建立了10个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实训基地,优化全流程教育,实现技能等级跨越提升。

淮安市总工会联合职业技能协会,在卧龙电气淮安清江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上半年共为企业培养技术能手386名,给职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协会在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信息化升级等战略过程中,既提升了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又在研究、宣传、贯彻产改政策中,提高了协会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实现了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常州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秘书唐志东对助力产改实践和协会自身建设的互促共进充满期待。

省总工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产改是一项全新的探索,下一步将重点强化督查指导、搭建供需平台、注重正向激励、完善制度机制,推动产改工作提质增效。

服务广大职工群众亮点频现

“相比之前为社区和家庭服务,这三天的课程理论性强、案例丰富,打开了我们认知的新大门。如何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挑战,更是无限的机遇。”研究班赢得了社会组织负责人的一致肯定。

“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成为群团组织的二传手、三传手、四传手,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社会各领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省各级工会和社会组织开启合作模式,满足广大职工的个性化需求。

盐城市总工会依托劳模协会、技术创新协会等社会组织,推动同区域内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社室联盟”,让劳模工匠、技能大师、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创新人才尽情交流。“‘社室联盟’把一个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从‘创新孤岛’连成‘创新大陆’,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5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盐城市总相关负责人说。

镇江市总工会指导帮助市职工技术协会成为全国技协系统第一家具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能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为全市585名各类职工技能竞赛选手提供技能等级证书核发服务,获证职工通过申请享受政府高技能人才补贴78.98万元。

“我们将服务阵地前移,发挥社会组织链接专业资源的优势,直接进入企业对接需求,产业工人需要什么,社会组织就服务什么。”南京市青年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负责人张翼说,南京新城科技园有家公司关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但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在中心的支持下,公司成功对接上参与制定充电相关国家标准专家,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江阴市高新区总工会引进社会组织“香山书屋”,全面托管运营4600平方米的“共享职工之家”,以“书香高新读具匠心”品牌为主线举办常规化活动、根据需求开展定制化活动、依据特定的服务对象开展特制化活动,年举办200场以上。“当下正在策划‘产改对话空间’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主要对话企业职工需求,对话企业工会主席使命感责任感,对话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产改。”江阴市“香山书屋”理事长季丰说。

如东县总工会联合县建筑行业协会抓住8大环节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预防、控制和消除建筑施工领域职业健康危害,保障建筑工人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

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巧聚合力

如何集成多元力量开启社会组织工作新局面?在各地工会的帮助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广大社会组织共同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工会组织近1000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700余家,另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600余家,园区企业多、会员多、层级多,但机构少、人手少、经验少。“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项目化外包+社会组织参与+专业化运作’的工作模式,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根据职工需求开展专业化服务。”园区总工会主席陈欣说。

2021年,在省总工会第三蹲点组推动下,园区总工会依托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建立了全省首家“社会组织与企业互动服务中心”,通过社企互动服务群、社企沙龙,实现企业和社会组织精准对接,还继续延伸触角,探索“社——企——社”机制——一方面由社会组织向企业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组织职工参与社区服务,另一方面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社区的居民参观企业,促进社会对企业的了解。

此外,已举办的三届企业职工服务创新项目大赛以赛促练,并升级孵化培育基地的功能和定位,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目前已成功孵化培育社会组织418家,其中提供劳动领域服务的社会组织193家,主要服务领域为心理健康、法律援助、职业发展等方面,承接各类企业职工服务项目近300个,撬动资金总额2000余万元,服务人次超过10万。

美丽未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总工会支持指导下,注册成立的一家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设立社会组织成长营,协助新区总工会孵化培育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培养一批优秀公益人才队伍,打造一批服务产改工作的品牌项目,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中心副理事长崔效辉说。

备受关注的是,该中心每年9月初都会组织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开展“美丽未来益路同行”公益项目推介会,由社会组织现场推介项目,爱心企业现场认捐项目,搭建企业与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