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打造生态文明新名片的南京市政人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倾情打造生态文明新名片的南京市政人

发布时间:2022-09-30 10:10:41

倾情打造生态文明新名片的南京市政人

——江北新区杏湖公园建设侧记

在电厂贮灰场上打造出来的杏湖公园,被誉为南京生态文明新名片。张旭 摄

通讯员 项家华 记者 朱波 王伟

最近,在媒体组织的“宁”的新名片,请您来推荐活动中,江北新区杏湖公园入选南京“生态文明新名片”,票选并高居榜首。国庆前夕,记者走进即将在10月开园的杏湖公园,了解公园建设背后南京市政人创新创造、无私奉献的故事。

关停贮渣场 打造生态园

杏湖公园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因公园内种植千株以上的杏树,取“幸福”二字的谐音,被命名为杏湖公园。

“杏湖公园原是电厂的贮渣场,距离长江岸线仅1公里左右,随着江北新主城快速建设,这样的环境已与新区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江北新区管委会建设与交通局园林与人防办科长葛军向记者介绍,为此,江北新区管委会及时关停了这个贮渣场,大胆创新,提出将此地建成一个集灰渣生态封存、污水厂尾水净化利用,应急避难、生态景观打造,休闲健身,亲子游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市民游乐公园。

美好的蓝图需要一支创新创造、真抓实干的队伍来完成。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接受了这个光荣任务,他们派出最得力的领导团队,克服项目建设要求高、任务完成时间紧,工程建设系统复杂,外在不可预知情况多等不利因素,把项目建设一步一步向前有序推进。

攻关市政人 项目高质量

公司项目主管张文智介绍说,项目建设伊始,南京市政建设团队结合城市规划和片区水环境体系建设,对粉煤灰整治、引补水、绿化景观等建设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对粉煤灰的经济价值和外运利用产生的二次环境污染进行了经济分析,同时对比国内粉煤灰治理的相关案例,最终确定就地封存的方案。

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生态处理再利用,则通过对来水量、来水水质等的分析,对公园水域面积、容积、留置时间等汇算,进行公园水域的设计布局,充分利用水体生态净化功能,对桥北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进行再利用,作为补水水源对片区下游河道进行补水,改善区域河道的水生态环境,逐步提高河道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片区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政建设团队组织专家组,紧扣粉煤灰处理、尾水生态净化再利用、杏花主题打造、休憩运动场所建设等方向,从方案的可落地、可执行、人性化、便捷性等方面入手,大到项目方案的研讨分析,小到杏花花径的比选确定,对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均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精细化的管理推进。

今年4月南京的新冠疫情再次拉响警报,疫情防控要求严起来,交通运输出现不畅,建设需要的材料进不来,工地面临停工停产。面对这些困难,市政建设团队主动作为,及时与新区相关部门合作,利用南京网络大数据,在“宁畅运”小程序上及时把外地货运车主信息提供给交通疫情防控卡口,方便运送材料车辆通过。那段时间,南京市政建设项目团队每个人都吃住在工地,24小时不间断地靠前指挥,牵头各参建单位,严把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地、人机材料来源地的疫情防控要求,系统梳理供应地产能、运输路径、运输效率等计划和方案,统筹调整现场作业内容、作业时间等,加大事前控制力度,加强过程协调管控,牵头统筹工程各专业之间的衔接。公园项目的有序建设得到有效保障。

树立生态观 打造新名片

在即将开园的杏湖公园里小湖畔,张文智指着清清的湖水向记者介绍,他们对现状粉煤灰进行填挖平衡,就地封存。水域部分采用膨润土防水垫+膜+土工布工艺,防止湿地区域污水下渗,同时防止粉煤灰基底对场地形成内源污染。陆地区域采用黏土封层方式,在其上回填种植土进行景观绿化的打造。在尾水生态净化方面,采用多级跌水曝气,种植苦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并投放螺丝、青虾等底栖动物,对水质进行生态再净化,并充分利用公园地势较高的优势,以“醍醐灌顶”的形式对片区下游河道进行补水。期间,建设团队人员,从生态理念出发,尽可能多地采用草坡入水、干码石、木桩与卵石结合等方式,打造生态水环境。

在公园景观休憩、运动场所等配套建设方面,项目建设团队从居民需求入手,大胆运用区域色彩,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多样、接地气的便民公园。优化增设供孩童游玩的砂坑区域和戏水区域,并对部分儿童活动密集区域的地面进行塑胶材料的软化;公园坐凳考虑到使用耐久性、养护便捷性、建设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水磨石工艺,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造型、不同色彩进行处理,同时适当加宽坐凳的宽度,在满足“坐”的前提下,提高舒适性,同时提供物品放置的区域,增加了坐凳的使用功能等。

记者一行漫步在杏湖公园湖光水色之间,感受着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幸福快乐,禁不住从心底为南京市政人加油点赞。是他们的奉献和付出,倾情打造了南京生态文明建设这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