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05 10:48:47

辛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以其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社会实践,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全面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理论逻辑和实践创新,对于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中共百年历史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被不断运用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并内化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随后写入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的根本原因。在2022年1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2022年7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以上的简要回顾可见,在建党百年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从“一个结合”上提出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中继承、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一定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更深入地从文化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目的是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朱熹园时特别谈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不断回答和解决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体现出自己的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以明确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揭示出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空间。就理论深度而言,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历史厚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扎根于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沃土,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断,从纵向上延伸了传承历史的时间维度,体现了深厚的思想底蕴。就实践空间而言,提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领域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断,从文化上拓宽了精神弘扬的空间场域,体现了本土的实践根基。

“两个结合”从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成长密码,是对我们党百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党一百年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融通的历史进程,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扎根中国土壤并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才是“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摆脱教条主义和僵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和具体特点相结合,以特有的民族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真正地“具体化”和“中国化”。“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创新的提出,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理论创新创造的认识进入新境界,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成功的根本所在,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在把握时代大势中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