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 汇聚澎湃动能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弘扬劳动精神 汇聚澎湃动能

发布时间:2023-04-28 09:46:29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开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江苏广大职工群众踊跃投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火热实践,“大国重器”的科研攻关中、制造强省的强链补链上、各个产业集群的忙碌车间内、美丽江苏的形态韵味里,处处活跃着劳动者的身影,展现着奋斗者的风采。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省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喜获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表彰,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3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49个;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148个、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64个、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20个、江苏省工人先锋号558个。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广大职工无疑是主力军。值此劳动节之际,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起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

苏申科:“绣花功夫”成就微特电机传奇

一根内孔仅为35毫米的定子,内设8个齿槽,要在齿槽上将只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细的漆包线绕上1500匝,总共要绕12000匝,结束后再进行精细加工,最后设计制造成一款一元硬币大小的电机。这个过程,既要保证量,也要保障绕线过程中线圈不受损伤。

这是江苏三江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部长苏申科领衔开发的一款家用浴霸换气扇用电机。最近,他刚刚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电机的开发设计是精细活,一定要足够耐心和细致。”走下电机设计线,苏申科长舒一口气。对于他而言,在微特电机上“绣花”,早已经习以为常。这样的精细工作,他已经干了28年。

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绣花功夫”和独立自主的开发精神,苏申科带领技术研发人员,每年为企业开发出百余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机新品,许多产品还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替代了一项项国外进口产品,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就了三江“微特电机王国”。

1995年,苏申科大学毕业,进入江苏三江电器集团工作,从一名普通车工做起,制造过模具,从事过机械加工,当过绕线工等。

刚工作时,由于以前学的是机械制造,苏申科对于电机行业是一个门外汉。在调入工艺科时,苏申科提出对压铸工艺进行改造,5个人操作的压铸设备只要两个人就能操作。改造的12位转盘式压铸设备投用后,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压铸新工艺,为苏申科敲开了公司技术科的大门。1997年,苏申科被调入了技术科,从事产品开发工作。

“勤奋、勤奋、再勤奋,做事持之以恒!”这是苏申科的座右铭。而他20多年的工作经历,也正诠释了这句座右铭。

为了弄懂电机设计和制造的知识,苏申科白天和工人们一起绕线、装配电机,晚上下班后,则将自家的电风扇机头拆开,搬到蚊帐里捣鼓、研究。

随着三江电器的生产订单越来越繁忙,电机设计任务越来越重,苏申科将电机设计研发工作室搬到了生产一线,向工人学技术,向客户问需求,力求开发设计出更加适应市场的产品。订单繁忙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苏申科通宵熬夜,赶制设计方案,生产样品。

在三江电器实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苏申科更是勇挑大梁,成为企业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更新换代的主力军、带头人。2016年,他开发设计的干衣机用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用水槽式洗碗机电机实现批量供货,项目产品效率高达85%,是普通交流电机效率的2倍。

20多年来,苏申科主导或参与的专利申请获得同内授权达153项,开发的产品或工装共获得65项专利授权,还有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获内外授权,参加起草行业标准4项。

苏申科用“绣花的功夫”精心雕琢自己研发的产品,不断追求产品细节上的完美,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和企业同仁共同书写出“三江电机、全球动力”的传奇。

王建琪:岗位转变,奉献永远不变

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是安全行车百万公里无事故的记录!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真诚奉献!近日,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勇夺金奖的盐城职工王建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建琪是盐城交院驾驶培训有限公司驾驶员。进入该公司10余年来,他努力练就过硬驾驶技术,积极参加技能竞赛,锻炼自己,铸就信心。2021年,经过层层选拔,王建琪从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盐城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盐城市参加省赛,获得省第四名并进入省集训队,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等称号。

集训期间,王建琪认真钻研、勤学苦练,经过层层选拔,顺利获得全国大赛的入场券。2022年11月,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成都举行,他克服疫情下的各种困难及压力,荣获机动车驾驶员教练员项目金奖。

在驾驶工作中,王建琪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相关法规和有关章程,并不断学习新的车辆维护、维修技术和驾驶技能,在当年汽车性能、驾驶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不惧烈日酷暑,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单位交派的各项运输接送工作,保证学员能够按时参加培训和考试,未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企业创新发展,需要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王建琪甘做“革命的一块砖”,公司哪个岗位需要就努力学习,考取相应的技术证书、学历证书。2013年入职以来,先后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考取了双专业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C1教练员服务证、A1教练员服务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核员培训结业证、超轨列车司机培训结业证等。

从驾驶员岗位转变成教练员岗位,从自己开车到教学员开车,对王建琪来说,不仅是角色转换,更是挑战。但他秉承用心服务的初心,踏实认真地努力工作。用他的话来说,“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初心永远不变,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永远是奉献。”

作为一名老驾驶员,他不断潜心钻研技能,将自己行车多年的驾驶经验悉心传授给新学员,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业务技能,为社会培训更多合格、安全、文明的机动车驾驶人。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王建琪觉得,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10年来,虽然经常劳累过度,但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默默奉献,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凭借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娴熟的汽车驾驶技能、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像一株朴实无华的小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点缀着社会。

蔡亮:“农机医生”奉献在一线

今年48岁的蔡亮,20多年扎根为农服务第一线,默默奉献,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荣誉,2020年1月被授予“江苏工匠”荣誉称号,2020年7月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今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

他参过军,当过汽车驾驶员、电工,1997年6月因企业改制进入张家港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当时,对于农业机械,蔡亮完全是“门外汉”。他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利用空余时间勤学习、苦钻研,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就这样,经过几年磨砺,蔡亮的农机修理技术越来越好,慢慢地变成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土专家”。如今,他已是农机修理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入选全国农业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裁判库,在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20年6月下旬的一天,张家港市乐余镇一台插秧机在作业时突然“耍起了小性子”,出现无规律漏插现象,这可急坏了农户。接到农户求助,蔡亮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复调试插秧机,却找不到故障原因。于是,他立即回到站里查阅资料,2个多小时后,终于发现是由于机器超负荷工作导致传动齿轮磨损而造成故障。更换传动齿轮部件后,这台“倔强”的插秧机终于被“驯服”了。

20多年来,蔡亮及时有效地抢修各类农机具1500余台次,并总结出农忙时节农机具“维护保养三步法”,提高了农机具的作业效率,成为农民们信任的“农机医生”。各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采用三步法后,与以往同期相比机器故障率下降40%左右,维修费用下降50%左右,机具作业效率提升10%左右,取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蔡亮申办张家港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至今已结对帮扶镇级维修中心人员4人,抢修解决疑难机具30多台次,开展维修技术指导150多人次,促进了基层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室团队还对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了技术革新,在生产效率提升一倍的同时还能适当减少用工量,目前该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在蔡亮的带领下,工作室于2021年底升级为苏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江苏省产业教授”,蔡亮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具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论证工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技能大赛项目训练提供器具与技术指导,培养符合农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

蔡亮还是全市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成员,先后组织和参与多期农机培训,培训各类机手、学员1000人次以上。这些学员成了乡镇农机工作一线的中坚力量。经他指导的多名农机维修人员在省、苏州市技能竞赛中获奖,还有1人在全国农业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刘华华:用行动守护“生”的光亮

1996年9月,刘华华怀揣“守望新生”的美好使命来到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开始了助产士的生涯。从此,洗手衣、手术衣相伴四季。20多年的助产生涯,憔悴了她的红颜,更见证了她的成长。

“助产士需要有工匠精神,助产士的工作其实就是一场修炼,一位好的助产士可以使潜在的难产变为顺产……”这是刘华华一直信奉的理念。她紧紧把握每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潜心学习各种国际前沿的助产技术。在临床上,最先运用温柔分娩、自由体位、限制性会阴切开等实用的分娩知识,帮助产妇消除恐惧和焦虑,增强信心,减轻分娩疼痛。在江苏省妇幼健康技能大赛中荣获助产专业一等奖,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等称号。她主持及参与科研立项10项,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近年来随着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不断增加,孕产妇、新生儿对危重病救治的需求随之增加。刘华华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切实解决实践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她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待命,让助产士满怀信心和依靠,“护士长永远是我们的后盾!”她每次抢救都冲锋在前,不怕苦累,不为名利,日夜守护在危重孕产妇的床旁,直至其脱离危险。累计抢救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DIC、子痫、妊娠合并心衰等急危重病人千余人,无一例发生医疗事故。

“产房就是助产士战胜自己的擂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刘华华经常这样说。她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及时与大家分享,尽量提供机会让她们参加助产专科护士学习,多次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的助产士骨干作为培养对象,鼓励助产士在工作中、业务上超越自己,先后培养出国家级助产专科护士1名、省级助产专科护士4名、市级助产专科护士10名。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专业团队,荣获江苏省首届助产士会阴缝合及裂伤修复技能大赛团队二等奖、南通市首届新生儿复苏技能大赛团队一等奖。

刘华华带领团队每年接产万余个新生儿,并将孕产妇最关心的会阴侧切率降至15.0%以下,大大低于国家卫健委要求的30%,在南通市首屈一指,在江苏省名列前茅,充分发挥了南通地区产房领头羊的作用。她带领团队成员自费学习画画及视频制作,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受众人群10万余人。

坚守一线27年,刘华华用坚定的信念、精湛的技术,捍卫着母婴安康,守护着“生”的光亮。前不久,刘华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班组员工在焊接栈桥钢管桩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上的工人先锋号

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产业工人队伍,他们面对疫情、寒流,克服长江入海口受潮汐、风浪和河床地质条件对施工带来的困难,仅用100天完成了1500米的迄今为止长江上最长的施工栈桥铺设,为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南岸13个桥墩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支队伍就是中铁大桥局集团四公司赫赫有名的主塔施工作业班组,他们曾在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岸四号主塔开展的“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劳动竞赛中,以安全高效率先封顶,向全省重大工程劳动竞赛现场会献上了厚礼,获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如今又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北沿江高铁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建设中大显身手。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长4.09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主跨跨度为400米的无砟轨道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北沿江沪宁段唯一的一座跨江大桥。大桥位于长江北支长江入海口,江宽水浅,潮汐变化大,受河道、海事影响,大型船舶条件限制,南岸水上13个桥墩施工难度非常大,大桥采用栈桥施工方案,把水上作业变成了岸上作业。

在施工中,班组员工们表现出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协作能力。他们根据水文资料和气象预报,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应急预案,克服疫情影响,顶风冒雨,争分夺秒,仅用了100天就圆满完成全长1500米的栈桥施工任务,既保证了南岸栈桥和南主塔钻孔桩平台的快速施工,又为后期桥梁主体结构的施工创造了优势条件。

在完成栈桥任务后,该班组又承担南岸3#主墩的钻孔桩平台施工任务。3#主墩是项目部最大的单体工程之一,也是最具技术难度的部分,需要在水中搭设一个又大又稳钻孔平台,这对南主塔作业班组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南主塔作业班组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创新的搭设方法,即利用吊机将预制好的钢结构平台吊装到指定位置,并与水中打好的护桩连接固定,形成一个坚固而可靠的钻孔平台。这种方法不仅节省材料和人力,也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班组承担的任务都是水上作业,受到水文、气象、潮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需要精确计算和把握最佳的施工时机和方法。同时,涉及多个海事部门的审批和监管,需要与海事局、航道局等进行密切沟通和协调,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在完成南岸栈桥和3#主墩的钻孔桩施工期间,班组积极配合项目部的其他部门和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他们主动与设计院、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进行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积极参与项目部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南主塔作业班组是一支优秀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攻坚克难、敬业奉献,展现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贡献力量,谱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施工故事。他们是北沿江先锋队,也是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