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志英:建筑工地检修一线绽放青春芳华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代志英:建筑工地检修一线绽放青春芳华

发布时间:2023-07-14 10:09:30

代志英:建筑工地检修一线绽放青春芳华

本报记者 万森

工作中的代志英一板一眼,她说,建筑工程机械管理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千万不能马虎。张宝 摄

在建筑工地,女性本来就不多,从事机械管理的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设备检查不仅责任重、压力大,还要爬上爬下,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可她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24年!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期间,记者采访了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唯一的女机械管理工程师代志英。

方法:工作“三字经”

据介绍,建筑机械是指工程建设中所用的机械设备,由垂直运输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桩工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装修机械、高空作业吊篮等各种机械组成。怎么就能一眼看出来机器设备有问题?代志英告诉记者,她练就了一套方法——“三字经”:一看、二听、三摸。

“看”,自不必多说。工地设备进场,都要经过代志英的“火眼金睛”。以塔吊为例,通常“铁巨人”进场前要进行基础施工。如,基础桩打设、基础预埋支腿、四脚水平高差复核、基础砼浇筑等多个程序。去年8月,在塔吊安装前查看基础时,代志英就发现一台塔吊支腿四脚水平高差有问题。“如果重心偏移,后面塔吊安装后垂直度可能会超出规范要求,存在事故隐患。”在代志英的及时复核指正下,水平高差问题得以纠正。

说到“听”,同样,代志英有着丰富的经验:螺丝松动,塔吊操作运转起来,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响,因此判断出大致位置再进一步细查,直至隐患排除。

而“摸”,则是听到异响的进一步检查:寻找震动源,查找到症结所在。“电动机有轴承,如果坏了,会震动得厉害。”

常年干这一行,哪里是风险点,哪里会出现通病,代志英一说一个准。不过,她还是强调,平时重在预防,紧绷安全弦,时刻不放松。

职责:保安全促生产

代志英1993年毕业于四川省机电学校机电专业,后在成都某电梯厂担任技术部技术员,1999年入职中建二局,2011年跟随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征战南京市场,参与建设南京多个片区的保障房,并在项目上一直担任机械管理工程师。

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工作中的代志英一板一眼,她说,建筑工程机械管理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千万不能马虎。

作为工地机械设备的总管家,代志英一保安全,二促生产。她只要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无论大小,都要及时处理。

2022年11月5日上午9点左右,工地二号塔吊发生断电故障。连续三四天都是小到中雨,仰望高塔,前来维修的机械租赁公司维修工战战兢兢不愿上去。恰逢冷雨交加天,有情绪难免。“雨不是太大,工人等着塔吊运转吊料,工期等不起,我们穿好雨衣上塔吊,你在平台上检查线路时我给你打伞,陪你上去!”帮小伙子系好安全带、挂好防坠绳后,51岁的代志英带着年轻的修理工顶着雨一步一步向塔吊上爬去。

“电器密封不好,很快修好了。”这样的事情可不止一次,24年间代志英不知道遇到多少回。她总说,机械设备是一个点,但影响的是一个面。机器坏一天,停一天工,几十上百号的工人都无法干活。“更重要的是把安全隐患找出来,不把危险留给工人们!”

大型机械入场,代志英有她的底线。她认为不能通过的,坚决不签字。“别的项目我不知道,咱们的项目就得‘一是一,二是二’!”“发生事故,我们是第一个直接的受害者。”对于“代大姐”的严格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常常十分感动。

每个月至少一次,代志英要给工地机械作业人员集中性地交底教育培训,并时不时在微信群里给大伙儿“补课”。也不知她从哪里捣鼓来一些现场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对机械作业人员进行“以案说法”。

拒绝设备公司的宴请,甚至有司机想加她的微信好友都难。代志英说,不管怎样,都不会去随意为难机械操作人员。虽然代志英铁面无私,说一不二,但大伙儿都有亲身体会,有的司机感慨说,人命关天,现场管得严格一点还是好,我们安全有保障!

传承:发扬劳模团队优良传统

2011年4月,代志英来南京后参与过多个片区的保障房工程建设,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重要支撑力量之一,曾担任过中建二局上坊保障房项目工程部机械管理工程师、丁家庄保障房项目工程部机械管理工程师、南京百水保障房项目工程部机械部经理。其中,上坊保障房项目、丁家庄保障房项目拿到了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

20多年来,一直是跟建筑机械打交道,代志英称自己始终学以致用,并庆幸从未丢过专业。2015年她还深造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得了大学学历。继续学习与深造,让代志英操作起电子化系统管理平台同样是一把好手。

虽说这一行辛苦而平凡,大多时间默默无闻。对于建筑机械管理行业,代志英表示,现今机器设备越来越先进,但关键还是人的责任心,不能全部倚仗机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序。

“在大项目(指保障房建设)带过三个徒弟。”今年52岁的她思考最多的还是怎么继续带徒弟。至于对徒弟的要求,“学历高点,专业对口固然最好,但责任心头等重要。”

“我们的工作关系人命,真是马虎不得!”她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