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他做对了一道“选择题”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26年,他做对了一道“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3-08-24 08:56:07

26年,他做对了一道“选择题”

通讯员 冷永新

26年,他累计承包(农场)农村流转耕地16.6万亩;

26年,他为国家生产优质粮食、种子3.96亿斤;

26年,他引领农民工1500多人走上致富路;

26年,他筑梦希望田野助力乡村农业产业振兴。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让人有些意外的故事。谢阿林,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他出生、从小生活的江苏农垦新曹农场。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大学毕业担任农场中学体育教师时间不长,因为他能歌善舞、有文体特长,经常被农场工会借调……从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回农场当教师、到最终承包(农场)农村流转土地,用他的话说,虽然做的是选择题、跨度大,但每一次选择都很自然,不纠结。

无悔的选择

1996年10月,江苏农垦新曹农场正在推行农业资源租赁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先交费、后种地”责任制,这一举措开了全国农垦之先河。“农场以农为根本,农业耕地是国有资源,生产管理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承包方式,不行,你就跟我一起承包种大田……”当时担任多年农业大队、分场负责人的谢阿林父亲谢富贵一番快人快语,深深地击中了谢阿林的思想,让他接连几个彻夜难眠……

当时24岁的谢阿林,身高不到1.7米,体重不足60公斤,瘦小的他是家中的独子,但他没有多想多虑,也没按一般的“剧情”发展,更没有思想上的激烈挣扎。和好不容易培养他到城里读书就业的父母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就这样,他毅然决然选择了随父亲一起承包了农场何垛分场一片耕地660亩。

“既然选择种田,就要专心学、埋头干……”谢阿林暗下决心,立志当一名新时代新型职业农工。首先拜父亲为“师”,学习种植技术。他白天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日晒风吹“见习”,晚上回到家再翻开农业生产技术书籍进行“补课”,一字一句地啃,看不懂或不清楚的农业术语再向父亲请教和交流。当年,在父亲的帮助下,首次承包的新曹农场660亩连片水旱轮茬麦稻获得了大丰收,一下子成了新曹出了名的种田大户。从此,谢阿林真正追梦在田间地头……

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谢阿林科学种田的底气足了,他很快走出了农场,赴周边乡镇承包流转耕地。2009年初,谢阿林成为盐城市大丰区第一个流转土地承包人,一次承包流转耕地1043亩。由此他承包流转面积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兴办了润鸿浓家庭农场,专业从事粮食生产,成为新曹农场走出去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

作为“新农人”,谢阿林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精神。他注重刻苦钻研新型农业机械操作技术与田间管理,现在农场里的所有农机和农田管理措施他都能熟练掌握与操作。到了“三夏”“三秋”大忙时,他白天在田间,晚上通宵蹲在场头。多少次,同伴要求换他回场头活动板房休息,说什么他也不肯离开晒场。

平时,谢阿林总习惯骑着摩托车在田间奔波劳碌。他说,这样便捷,摩托车能骑到田埂上。2016年夏收的一天傍晚,他接到一个电话,要赶到盐城步凤基地协调收割机抢收,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从盱眙县基地出发。不一会儿,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摩托车突然熄火,前不见人、后不着店,怎么办?他推着摩托车在雨淋中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家修车铺……近200公里路程,由于遭雨淋时间长、体力透支,染上了重感冒,可他仍坚守在抢收田间地头。

谢阿林的黑眼圈很重,问他是不是经常熬夜,他笑着回答:“每天早起晚睡,就是和麦稻田打交道自然形成的”。

半个土专家

谢阿林现在很忙。除了在乡镇承租三处万亩农田基地外,他还常外出学习、跑市场、寻找优质粮种,与种子公司商谈繁种合作。

近年来,每当秋播结束后,他都会跑省农科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学院以及地方农科院所,马不停蹄上门拜访求学,定期请教授专家到田间“把脉开方”,或进行“会诊”。

去年11月底,麦子播种一结束,谢阿林就带领管理人员返回新曹农场考察学习麦田管理措施,参加分公司短期农技培训。谢阿林说:“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几乎每年都有,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譬如,麦稻防倒伏,一直很烦恼,现在搞懂了”。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把商品粮田变成繁种粮田?谢阿林找到了答案,即:农业生产规模化+精准管理。

为了提高种粮品质,谢阿林想到了繁种。6年前,在光明集团上海农场考察学习,他结识了该场种子公司负责人,经过一番交流与实地考察后商定,上海农场种子公司决定在他的盐城步凤基地繁种麦稻种子。至今合作5年多时间,既保证繁种质量,又实现了双赢。在稍显凌乱的种植基地活动板房里,既是谢阿林的宿舍,又是办公室里,摆放着各类麦稻种植、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书籍。

“已经种田26个年头,亩亩产量都是吨粮田以上,从青年小伙子到中年汉子,也能算半个土专家。”谢阿林说。

除了麦稻种植方面的专业书籍,谢阿林看得最多的居然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有时间也会翻一翻。“现在看,感受真的不一样。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结合我每天接触的粮食市场供需结构变化、粮食价格波动,发现它里面很多理论,越看越有意思。”

现在,对小麦、水稻种植的时间节点、各项流程与管理环节,谢阿林如数家珍:水稻应用“机械侧深施肥+无人机追肥”的“一基两追“技术模式被入选地方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中心推广,为农户提供服务。

助力乡村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普及和应用。”谢阿林说。这些年,谢阿林的润鸿浓家庭农场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添置各种农业机械和设施,实现了从耕作、播种、病虫草防控、施肥、收割、晒场、粮食烘干全程机械化,助力农村现代农业发展走上振兴路。

此外,农忙时他一个基地需要农民工90多人参与辅助用工,全部使用当地农民工,从不拖欠一分报酬,有时日干日结。农闲时,只有10个人在管理,极大提高了生产率,让一大批原来依赖农田的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谢阿林有个特点,农闲时就带动当地流转土地农民一起学习和研究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了解生长周期和苗情长势,传授精准施肥,查病治虫,全年亩均防病治虫和施肥成本费用比其他大户节省20%以上的真经。让农民学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种植方式,尤其是选用品质好、抗病力强、抗倒伏、市场认可的麦稻品种作为当家品种。

“不与农民争地争利,这是我承包流转土地的原则”。谢阿林常提醒团队人员。2007年秋季,在盱眙县明祖陵镇承包了3500亩流转土地,从整地开始,让小田变大田,到“碎片化”成为规模化、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种植,亩产出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农民看在眼里,“痒”在心里。“家门口的地也能产出这么好的效益……”一些农民开始议论。不久,流转土地农民们未等租赁合同到期,就提出要回土地。谢阿林当即表示:“尊重农民意愿,我们撤回。”

去年下半年,谢阿林三处承包种植的秋熟水稻在长期高温干旱、灌浆结实期低温、寒潮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下,10000多亩水稻仍取得好收成。据地方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润鸿浓家庭农场实行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科学种植,去年全年亩均效益列100多家种植大户之首。

“能获得好收成都是父亲教给我的‘选择题’做对了”,谢阿林感慨地说。谢阿林种粮26年,遇到过不少困难坎坷,有爱人孩子、同学的不理解,也有洪涝、干旱等天灾……说到苦,离家远、住工棚、吃盒饭从不按时,也没有上下班时间。但谢阿林依然坚定要一辈子做农业上的“新农人”。

未来,他想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如果能把个人技术上升为标准化生产流程,就能更好地帮助农民赚取产品溢价,提高种粮的整体收益”,谢阿林说。

26年后的今天,谢阿林仍坚守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书写着青春梦想的那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