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建造师”:啃下“硬骨头”,突破“不可能”!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变电站“建造师”:啃下“硬骨头”,突破“不可能”!

发布时间:2023-12-01 10:52:49

变电站“建造师”:啃下“硬骨头”,突破“不可能”!

本报通讯员 张书玮 臧琳冬

11月14日凌晨,南京六合220千伏变电站仍是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工程投运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负责变电部分施工的项目经理毕冰冰奔忙在各个工作点位,一遍遍强调,“要注意细节。”

六合变电站是六合地区的枢纽站,至今已运行42年,2021年,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启动了对这座老站的改造工作,由于附近已无空余的用地,工程采用边运行边改造的方式,这无疑给变电站“建造师”——项目经理们带来了巨大挑战。

“电缆沟施工区域距离110千伏运行设备最近处只有6米,施工的震动可能造成毗邻效应,影响运行设备。”毕冰冰回忆,六合变电站施工期间站内单主变运行,一旦出现故障,影响范围巨大。因此,在施工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了守住老站安全运行的底线,他挖点子、想法子、找专家,努力寻求能够减少震动的施工方式。

采用机械化联合作业,7天内安全完成220千伏构支架整体拆除;引进打桩引孔机械,降低震动造成的毗邻效应;利用钢制桁架吊杆结构对二次电缆沟整体托举和加固……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毕冰冰带领施工团队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技术难题。

“项目经理的工作都是‘多线并进’的。”毕冰冰说,除了六合变电站之外,他还有不少项目正在进行:220千伏盘城变电站尾工未完,110千伏骆家变电站正进行电气安装,110千伏枣林开关站正在施工……“不好意思,刚刚现场正在GIS耐压试验,马上就从六合过去。”每天,毕冰冰都要“赶”好几个项目现场。

“就像一次考试,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工程,但每到投运时心都是悬着的,丝毫马虎不得。”自工程进入投运前的冲刺阶段,毕冰冰就把家“搬”到了站里,每天组织安排停电交叉作业、验收消缺工作,做好各方的“协调员”。

那段时间,毕冰冰还在感冒中,经常说不到几句话就咳个不停,大伙儿劝他休息,他总摆摆手说:“我们越早完工,电网风险就能越早消除。”

11月16日清晨,新的六合变电站顺利投运,长达一年半的五级电网风险也终于结束,毕冰冰悬了21个月的心放了下来。

然而,六合变的投运并不意味着改造工作全部完成,“目前六合变已有3回220千伏出线和3回110千伏出线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前,我们还要继续完成剩余14回线路的建设任务。”六合变电站负责线路部分施工的项目经理卞正达介绍。

接手六合变改造任务时,90后的卞正达刚刚入职1年,“面对高难度的改造工作,说没有压力是假的。”卞正达回忆,边运行边改造的方式给线路施工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六合变的线路施工范围内有4条220千伏架空线、7条110千伏电缆、3条35千伏架空线路正在运行。

“头顶有电、脚底有电,我们在中间施工,施工方案必须严谨。”为了啃下“硬骨头”,卞正达泡在现场勘察、琢磨,带着图纸反复研究。他坚持在每次迁移带电电缆前,都进行多版方案论证、专家审批。

他还带领施工团队创新提出“轻轻移,慢慢提”的策略,去除老旧电缆保护管,再为电缆穿上稳固的“新外衣”——哈夫管,架在高于电缆隧道的专用桥架上,确保电缆安全运行。

六合变改造的线路数量庞大,线路改接涉及20回架空、电缆线路,与多个110千伏变电站关联,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供电?卞正达对临时的搭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最终研究制定了3组临时电缆搭接的方案,并上报了7个阶段的停电计划,将原本因为站内改造需要停役检修的三回线路又重新供上了电,保证了线路施工期间的城市用电可靠性。

当然,工程建设不只有冷冰冰的机械和轰鸣声。六合变电站周围有一片葡萄园,今年夏天,卞正达自掏腰包为施工团队带去了新鲜的水果,也成了那片葡萄园的“宣传员”。“做好施工队伍的后勤保障是我们项目经理应该做的,而且施工期间每次到现场看到果农们,时间长了也觉得亲切,多帮他们做些宣传,希望他们有个好收成。”得益于他的真诚帮助,工程建设赢得了周边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亲自参与、见证六合变电站的成长,每个奋战在这里的人都由衷感到骄傲。”卞正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