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平:乡村振兴急先锋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李华平:乡村振兴急先锋

发布时间:2024-01-10 10:44:48

李华平:乡村振兴急先锋

本报记者 丁彬彬 通讯员 龙腾

李华平(左)把上海青加工成可以四季保存的酸菜,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东方甄选’连续推介我们蔷薇村酸菜,使得蔷薇村再次成为‘网红’村。”近日,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上海青蔬菜基地创始人李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网红”蔷薇村因为“小村大爱”闻名遐迩。曾经以每天捐赠湖北疫区2万公斤上海青蔬菜而成为“网红”,历经37天,总计捐赠74万公斤,引来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有心援助,无意网红”的捐赠者李华平先后获得“江苏好人”、江苏“最美抗疫先锋”及“中国网事·感动2020人物”“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蔷薇村离沭阳县城和东海县城差不多40公里,离最近的乡镇五六公里,这里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几十年前,这里是一个闭塞的“孤岛”,如今蔷薇村有七座桥通向远方,可谓是今非昔比。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蔷薇村,只见村民们居住的小洋楼鳞次栉比,太阳能路灯矗立在宽阔的乡村道路两旁,还有乡村少见的公共卫生间散落其间,一派政通人和的乡村美景。在蔷薇村酸菜公司门前,向全国各地运送酸菜的货车和各个快递公司的车络绎不绝,酸菜公司车间里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办公室和塑料大棚里几位网络人士正在直播卖酸菜……人们精神状态也变得神采飞扬,由村民变为工人的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2018年底,怀着建设家乡回报乡亲的想法,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李华平回到家乡蔷薇村开始创业之路,累计投入了1000多万元,为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达5万多人次。他聚合村中一批种植能手,共同打造上海青蔬菜基地项目,立志用自己的学识,为家乡做些实事。在沭阳县和青伊湖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他联合了一批乡土人才,改良技术手段,拓展销售渠道。在短短的一年内,蔬菜基地的面积扩展到了530亩,其种出的“上海青”走上了南京、苏州、杭州、上饶等地的餐桌,越来越多的蔷薇村村民因此受益。近5年来,历经疫情、大水、严寒、高温、飓风等困难。几度风雨,无限痛苦,多次想打退堂鼓。但为了故乡,为了左邻右舍,他还是坚持住了。5年里,他种植欧洲月季,种植上海青蔬菜,后来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搞上海青深加工,研发零添加酸菜。创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过,即便是在疫情管控方式发生变化,大批人员感染新冠时都没停工。在搞好生产的基础上,他给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让村里亮起来,父老乡亲们的心也亮了起来。

为支持抗疫,李华平把74万斤上海青蔬菜送给了武汉,把50万元水果、水饺、海鲜送给了扬州人民,把10余吨大米送到了上海,“小村大爱”让蔷薇村多次上了热搜。中央文明委、全国工商联、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给予表彰。如今的蔷薇村人民非常自豪,以前不敢承认是这个地方的人,现在到处宣传自己是蔷薇村人。满满的自豪感让蔷薇村人做起事来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效率。

李华平善于挖掘本土优势,用足本土劳动力,以此实现共同富裕。他在选择种植上海青蔬菜与生产上海青酸菜项目,就是看到家乡有种植上海青的历史,土地适合种上海青,当地老百姓会种,也会做传统的农村酸菜。他认为,只要搭把手,产业就发展起来,当地乡亲们就能赚到钱,项目与家乡乡情有机结合,共同富裕就有了基础。

在谈到为何想到做酸菜产业时,李华平说,上海青是一种最普通的蔬菜,保质期只有几天,稍微大意一点就会烂掉。为此我们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把上海青加工成可以四季保存的酸菜,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如今,蔷薇村零号酸菜已经取得商标,正在快马加鞭进行品牌推广,产品通过天猫、淘宝、京东中国特产馆网、拼多多、抖音销往全国。同时,产品走进京东在京津冀地区的37家门店,与全国最有名的北大荒有机酸菜等摆放在一起,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每个人都希望家乡富起来!”这是李华平总挂在嘴边的话。目前的成绩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让更多的家乡父老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李华平对记者说,“我要以我的毕生精力回馈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