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精特新”企业枝繁叶茂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让“专精特新”企业枝繁叶茂

发布时间:2024-01-23 10:01:30

省政协委员张迎春建议厚植发展沃土

让“专精特新”企业枝繁叶茂

本报记者 陶睿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专精特新”企业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成为政策热词、产业热词和投资热词,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浪潮。”企业的“发展指数”和职工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为江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厚植成长沃土促其枝繁叶茂,一直是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副主席张迎春关注的话题。今年省两会期间,她向大会提交了《江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难点研究及对策建议》。

“我们通过梳理分析权威资料、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发现虽然制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张迎春介绍道,首先,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政策供给缺乏高水平差异化的精准服务,政府服务需在信贷、税费、创新、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支持,企业成功入选后除财政奖励之外还需有“一企一策”的配套服务。其次,技术创新要素供给需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且更多集中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现状,与我省“专精特新”企业80%是民营企业,面临平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困难不无关系。再次,融贷供给渠道需进一步拓展。贷款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府担保等信用贷款极少,且信贷资源向后期企业和头部企业集中。最后,人才供给困境需进一步解决。缺乏两“高”人才,存在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等问题,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有限。

对此,张迎春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优化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大服务配套力度。构建分层分类政策,对初创、“冷门”企业设置力度更大、形式更灵活的优惠政策;引导加强内联外拓,推动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和服务配套互补,畅通“专精特新”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需求对接渠道;做细做实服务配套,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加入江苏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围绕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精准咨询、政策对接服务。

二是鼓励“链主”企业作用发挥,推进融通协同创新。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构建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推动“链主”企业、科研机构、“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上下游高度协同的创新体系;逐步取消可享受加计扣除的委托外部研发费用计算比例限制,优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对中小企业采购范围组织实施工程化应用验证项目,促进优质创新产品先试首用。

三是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提升产业发展韧性。更好发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政策功能,以“政银保担”四方合作共同投资的方式更加灵活地帮助企业;鼓励企业注重纳税信用等级维护,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信贷支持”;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及设备估值机制,完善无形资产质押体系;梳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工作清单,加快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

四是打造“专精特新”人才队伍,多方位育引用留。建立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打造跨区域、跨专业、跨单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构建培育端直通产业端的人才需求平台,为重点产业链企业“量体裁衣”引人才;针对1650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构建集招生、培训、评价、就业、提升于一体的“产教评”技能培训生态链;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开展产业工人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试点,推广“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知识产权银行”等经验做法;有效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社保、职称、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为他们安居乐业、潜心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