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铸就“一根丝”高端进阶创新密码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王玉萍:铸就“一根丝”高端进阶创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4-02-09 09:10:59

王玉萍:铸就“一根丝”高端进阶创新密码

周悦磊

“创新中心是一扇窗户,从这扇窗口,我们可以窥见、缔造‘一根丝’高端进阶、创新发展的星辰大海。”吴江时代工匠、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向高校师生介绍完先进功能纤维的创新应用成果后如是说。

2019年6月,王玉萍带着团队来到吴江盛泽这片国内纺织产业“最强平台”,播下了一粒创新的“种子”——作为全国第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里担负着推动我国纺织产业向高端纺织、绿色纺织、智能纺织方向创新发展的宏伟使命。

4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家人才来到创新中心,共同探讨、研发功能纤维系列产品,并广泛应用至各产业领域。技术链、产业链、生态链在创新中心迅速生长,在王玉萍带领科研团队的努力下,这粒创新的“种子”不断开枝散叶,用一项项前所未有的突破,用一个个刷新认知的变化,铸就“一根丝”高端进阶创新密码。

播种:组建纺织领域创新共同体

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的顶楼的展厅门口,五边形的相框如同分子结构,将中心的专家团队成员框选聚集,组成了一面与众不同的人才文化展示墙——这是王玉萍向外界介绍中心运营情况的头道环节,创新中心的发展历史也蕴含、浓缩在了这个人才团队有机体之中。

2019年6月,由盛虹集团和东华大学牵头组建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式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复,成为全国第13家、江苏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由此,纺织产业走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新途从这里启航。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中心成立的过程,是我们奔走呼唤专家人才的过程。”担负着国家使命的创新中心,创立之初只有王玉萍等三人组成的核心团队。组建、扩大“智囊团”是王玉萍面临的头等任务。

经过王玉萍等人的多方奔走,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 纺织服装系教授孙刚,法国鲁贝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学院教授、法国国家级科研计划ANR的材料和生产学科的评审委员曾宪奕等专家学者的大门被叩开,纷纷带领科研团队入驻创新中心。

独行快,众行远。在王玉萍的牵头下,截至目前,近至苏州大学,远至海外高校,创新中心共引进、培养超60名核心研发人员,并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等各级政府协商,针对创新中心高端研发人员、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令人欣喜的是,创新中心股东单位也从9家增至15家,创新联盟单位从15家增至160余家,专家库汇聚了东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各高校教授及各领域专家。王玉萍4年前播下的这粒创新“种子”如今已然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纺织产业“最强大脑”。

发芽:赋予“一根丝”无限可能

厚度不到千分之一根头发丝,1平方米重量只有4g。在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王玉萍带着研发人员将一盆黑色液体倒入实验器械中,数小时后,一张超薄石墨烯“饼”出炉了。

“厚网纱大家都能研发生产,超薄型和高性能的石墨烯网纱研发难度较大,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攻克升级的项目之一。”王玉萍说。

这种超薄型石墨烯网纱学名叫做石墨烯碳纳米管发热膜。诞生于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这张膜可以代替电阻丝安进电热毯,3秒快速升温,可耐受40次水洗,不仅睡起来更柔软舒适,而且通过碳纳米管发热时发射的远红外线,可穿透皮下4毫米处,其产生的热效具有保暖和理疗双重作用。

刷新业界人士的认知,创造常人眼中的神奇。这是王玉萍扎根纺织领域,牵头创立创新中心以来的日常工作。

从能发出跌倒预警的鞋垫,到可监测患者心跳血压指标的马甲,再到有理疗作用的电热毯,王玉萍的研发工作不仅在于造福千家万户,更为中国纺织产业擘画绿色、安全发展的新路径。

“传统的聚酯纤维生产一般使用锑系催化剂,在印染后处理时,会有微量的重金属成分溶解在水里,长期沉积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个行业共性难题,2020年,王丽萍牵头组成“钛系催化剂制备及无锑聚酯熔体直纺长丝成套技术”项目研发团队,成功研制高效、稳定及耐水解的钛系催化剂,突破国外“无锑纤维”制备技术垄断,打破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

“我相信,未来3到5年,全球聚酯行业都将推广钛系或多元金属催化剂聚合技术,实现聚酯行业30%的聚酯产能采用该催化剂。”王玉萍说。

在王玉萍的带领下,创新中心目前有12项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整个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开枝:让创新平台服务更加多元

9月,收获的季节。

创新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3第八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博览会于9月6日至8日在青岛世界博览城举行。航空、航天、高铁、核电、舰船、海工、能源、汽车、化工等领域的专业社团、高等院校、高端装备材料需求单位和先进材料相关企业汇聚一堂,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展示。

“创新中心既是一个窗口,更是一个平台。推动各领域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合协同创新是我们的重要使命。”王玉萍说,上半年专注产品研发,下半年组织各类会议活动展示推广研发成果,这是这些年里,她和创新中心“雷打不动”的工作节奏。

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支撑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体系价值链、引导行业主流技术方向、沟通和共享产业链信息的重要载体。

自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王玉萍牵头参与搭建起“新纤维”运营平台、土工用纺织材料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市场、资金”等产业资源集聚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创新平台,协同全产业发展。

在为全产业链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在技术支撑、检验检测认证方面,创新中心已覆盖50%以上纺织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能够为研究开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

创新中心下设的检测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恒温恒湿实验室、生态实验室、成分实验室、牢度室、静电室等固定检测服务场所,涵盖纺织品色牢度、物理性能、生态环保、功能性四大系列80多个检测项目和21项纺织产品,集研发、检测、培训功能于一体。

“在全球纤维材料产业争相抢占各细分领域战略制高点的形势下,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与优势,加快推进先进纤维材料创新,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王玉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