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推进产改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推进产改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发布时间:2024-03-11 10:22:12

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推进产改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吕玲玲

按照省国资委党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计划安排,去年下半年,省国资委宣传工作处就省属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开展了调研。

一、省属企业产改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省属各企业把产改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企业党委领导的产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产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产改工作专班,有力有序推进产改工作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各省属企业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全系统产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激发产业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助力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产改工作与企业党的建设有机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促进高质量产改。坚持把产改工作与企业党建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加强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队伍,使广大产业工人更加坚定对党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在省属企业全面推进政治理论学习进车间、进班组。省国信集团建立企业领导、行政负责人、工会主席等领导深入车间班组学习会巡听旁听制度,强化政治引领,领学新思想。截至2023年,省属企业开设职工学习活动中心1073个、职工读书书柜2650个。各省属企业普遍开设网上学习平台,为职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渠道,省国资委系统“学习强国”参与度、活跃度稳定在 93%以上。二是强化思想引领。企业党委定期分析产业工人队伍思想状况,研究提出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具体举措。在各省属企业普遍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江苏国企风采”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爱国爱企、守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三是强化组织引领。通过在企业一线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引领和塑造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先进性。通过优先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积极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自产改工作开展以来,全系统发展一线优秀职工入党4093名。

(二)坚持产改工作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好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突出产业工人在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产业工人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是产改工作的重要目标。一是保证产业工人主体地位。在构建省属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全部实现职工董事制度全覆盖,并建立职工董事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保证职工董事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利益的职责。通过积极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有效保障和提升国有企业产业工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在省属企业,有6名一线产业工人当选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其中黄强同志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二是健全企业民主管理体系。在省属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涉及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和企业改革涉及职工安置等重要内容,都要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有效激活产业工人支持和参与企业改革的热情,助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三是强化企业工会职能作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工会主席成为班子成员的占比达65%,增强了工会在企业治理中的话语权。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活动场所等方面加大对工会的保障力度,支持工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三)坚持产改工作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更好发挥产业工人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各省属企业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产改工作的重点放在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建设上。一是赋能提升有渠道。普遍建立职工知识技能培训机构,打造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平台,为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双提升”行动,积极推行企业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大力推动校企合作,8家省属企业入选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江苏交控和钟山宾馆集团在全国率先制定高速公路和省内宾馆服务行业技能鉴定标准。二是成长成才有空间。各省属企业通过在国家技能等级序列基础上增加等级层次、设立技能专家岗等改革措施,构建“纵向单列、横向统一、通道畅通”的职务及薪酬晋升体系,打破产业工人学历、职称、身份等限制。三是创新创业有舞台。省属企业在组织推进重大创新项目、建立重大研发团队时,普遍吸收高技能一线产业工人加入,有的企业实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高技能人才“揭榜挂帅”制度,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产业工人成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弄潮儿”。

(四)坚持产改工作与健全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有机结合,助力企业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健全企业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完善产业工人管理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中,省属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公开招聘录用制度、一线岗位定岗考核制度、工作业绩与分配收入挂钩制度等。二是落实产业工人分配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实行收入分配向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保证一线产业工人工资增幅高于全体职工平均水平。2019 年至 2021 年,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分别增长 15.04%、11.09%、12.23%。三是建立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技能津贴等多种分配形式,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及其团队给予奖励,鼓励一线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省属企业产改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待加强。产业工人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在一、二级企业落实比较好,在三级以下企业落实有差距,在省内企业落实比较到位,在省外、境外企业落实不够到位;在政治学习内容上存在随机性、碎片化,缺少计划性、系统性。

(二)产业工人队伍的政治地位有待强化。在省属企业虽然普遍建立工会制度,但是在二三级及以下的企业,不少工会负责人没有明确班子副职,工会在企业治理中缺少话语权,在企业改革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的制度落实也不完全到位。

(三)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有待优化。在产业工人培训工作上存在重平台轻师资力量建设,特别是缺少高级师资队伍;在培训目标上实用型培训多,缺少长远目标,缺少对高级别人才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还不够紧密。

(四)产业工人薪酬政策有待完善。一线产业工人的薪酬增长水平虽然高于企业职工的平均水平,但是在产业工人内部的分配机制上,与岗位职责挂钩、与业绩考核结果挂钩不完全到位,仍然程度不等地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三、深化产改工作的主要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全面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上争做示范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在省属企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产业工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到班组”工程,积极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工作,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筑牢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二是提升政治地位。坚持党建引领产改、推动产改,做到党建与产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加强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把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党员推荐安排到重要岗位,推动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双创双提升”工程纳入企业党建工作要点。积极推荐优秀产业工人作为地方党代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候选人和兼职干部。三是突出主体地位。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工会组织制度在所有省属企业全覆盖,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以制度保障产业工人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建立健全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体系上争做示范

一是制订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规划。依据不同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企业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省属企业高技术实践人才优势和院校高素质理论人才优势,鼓励省属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开发产业工人人才培养标准和培训课程,着力打造一批有行业特色、高水平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二是鼓励企业职工技能自主评价。鼓励企业建立产业工人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并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与使用、待遇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总结推广“车间+考场”互动评价模式,通过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实绩贡献考察产业工人的技术能力。三是强化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把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总结完善企业项目制培养模式,对不同类别高精尖紧缺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支持企业在国家技能等级序列基础上增加等级层次、设立技能专家等岗位、出台高精尖技能人才发展管理办法等。面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选树一批“江苏国企大工匠”先进典型,着力在广大产业工人中营造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在充分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上争做示范

一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练兵比武活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以及比学赶超的劳动精神在国有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是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企业吸收一线产业工人参与重要科技项目攻关、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将“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研发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帮助更多一线产业工人申报科技创新成果、发明专利、先进操作法等奖项。三是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独特作用。支持省属企业创建更多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其在弘扬创新精神、组织创新攻关、开展技能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解决一些“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四)在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上争做示范

一是完善产业工人薪酬分配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广技术创新、能级工资等专项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劳动薪酬更多地向高技能、贡献多的优秀产业工人倾斜。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种探索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将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及其团队的奖励,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特殊管理事项。二是有效维护保障产业工人的安康权益。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安全技能专业考核机制,围绕职工安全实操培训、技能验证考核需求,建立模块化、规范化、实景式安全实训平台。持续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做到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全覆盖,提高产业工人安全健康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建立产业工人特殊困难救助机制。针对发生突发性重特大灾害事故的产业工人家庭,建立产业工人援助基金,建立有效救助机制。

(五)在不断完善产改工作体制机制上争做示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将推动产改工作作为巩固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政治任务。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将产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企业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工作专班,定期研究产改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保证产改工作政治落实、组织落实。二是健全机制建设。将产改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要点、党组织书记履职清单、高质发展考核、党委巡察事项。发挥产改联络员、产改观察员和产改指导员作用,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三是强化督查考核。更好地发挥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工作交流合作,定期通报产改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产改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共同督导落实,推动产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作者单位:省国资委宣传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