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占贤:弘扬“指尖技艺” 创造高质量“指尖经济”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周占贤:弘扬“指尖技艺” 创造高质量“指尖经济”

发布时间:2024-03-15 14:47:07

周占贤:弘扬“指尖技艺” 创造高质量“指尖经济”

本报记者 刘涛

周占贤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沈绣文化,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日前,第四届江苏技能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贤被授予“江苏大工匠”荣誉称号。多年来,周占贤弘扬“张謇精神”、发扬工匠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激活“沈绣”传统文化资源,勇攀技艺高峰,打造百年企业,将精湛“指尖技艺”源源不断地转变为高质量的“指尖经济”,打响了江海文化品牌。

点燃非遗之光

“手艺活儿特别精细,最能体现工匠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有着极大恒心的人方能胜任。”

周占贤出生于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这里曾是沈绣大师开创沈绣事业的地方,这里的刺绣女工名扬海外。她的母亲也是钟情刺绣的苏绣传人。记忆中她总是看到母亲手捧绣绷,耐心刺绣。年岁稍长,周占贤就主动接过母亲尚未完成的活计,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绣花。

如何将沈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是周占贤一直思考的问题。1993年,周占贤带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办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致力于弘扬传统技艺,之后加入沈绣研究会,并成立了沈绣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源源不断地创作刺绣精品、丝绸服饰、绣织家纺等,以量身定制、个性化设计、品质服务,在行业引领时尚潮流。

她还请来南通、苏州的刺绣名家组成专家研发组推进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将现代科技融入绣品中,把植物中提炼的纯天然花香巧妙用于花线、创新沈绣工艺动画,使绣花能闻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有力推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苏绣与沈绣结合,成功将非遗技艺嫁接到家纺、旅游工艺品、真丝旗袍、围巾、披肩等生活产品中,设计的旗袍申请外观专利100多个,周占贤带领团队创作的绣画作品参加全国各类展赛80余次,捧回“全国民博会”金奖、“江苏省迎春花奖”等30多个奖项,让沈绣文化瑰宝转化为产业优势,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光彩。周占贤也先后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江苏省妇联系统劳动模范”。2023年,凯利绣品获得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江苏省社区教育优质项目化基地、江苏老字号品牌等荣誉称号。

激发巾帼力量

“这几年我相继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斩获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二等奖。”在公司精心培养下,绣工徐美玉崭露头角。设计师张天驰2021年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优秀奖,2023年获全国刺绣大赛最佳作品奖,公司也荣获江苏省乡土人才摇篮奖、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周占贤成立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女企业家追梦学习社、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聘国家级大师点评作品,聘请省级大师、南通三四代沈绣大师来公司进行艺术研究、业务指导和培训活动,组织绣娘去深圳、苏州、北京等地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了一批“能绣懂画、能画懂绣”的新一代刺绣复合型绣娘,传承百年沈绣,打响“百年老店”的传统品牌。建成沈绣艺术中心展览馆及刺绣培训基地,常年在外设立了6个刺绣加工点,方便近200名刺绣女工在家门口上“自由班”,赚钱顾家两不误,为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免费教学并积极为她们安排就业实习,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纺织、服装等专业的人才,帮助越来越多的人用绣花针和银丝线,绣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锦绣路。

弘扬沈绣文化

“当劳模、评先进、获大奖对我来说都只是鼓励和鞭策。将职业当事业、以事业拓公益是作为劳模的一种精神自觉。”周占贤并不沉湎于曾经的辉煌,常常思考如何将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如何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传承沈绣文化。她花费大量精力广泛搜集中国刺绣、沈绣艺术史料与实物,制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在公司沈绣艺术中心展览馆内展示,积极传播沈绣文化,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

作为海门沈绣艺术研究会会长,她不仅为研究会提供活动经费,经常组织研讨会,而且长期活跃于各类博览会、展销会,通过展示活动让沈绣艺术大放异彩;策划出版《沈绣》期刊,汇编《沈绣研究文集》,且撰写多篇沈绣主题学术论文,与张天驰合作出版了《沈绣艺术“技”与“道”》;拍摄反映沈绣题材的微电影《青丝恋》;建立沈绣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设初、中、高三级培训基地,在南通职业大学、海门中学等校区设立沈绣艺术传承点传授绣艺,让师生们领略非遗文化魅力,在孩子们中间播撒沈绣艺术的种子。周占贤还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及江苏商贸学院聘为产业教授,致力于沈绣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展望未来,周占贤描绘了锦“绣”蓝图:做非遗的学习者、传承者;培养自己的国家级、省级大师,构建完备的沈绣人才梯队;深度融合原创美术与刺绣工艺,不断提高沈绣艺术创作水准,力争获得更多国家级、省级荣誉;实现工艺品市场化、文化产品生活化等多业态发展,持续做大做强沈绣艺术“蛋糕”,让沈绣这一非遗技艺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