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昌:“五心”金牌劳调员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王金昌:“五心”金牌劳调员

发布时间:2024-04-01 09:47:23

在仪征市大仪镇,有个远近闻名的金牌劳动争议调解员,他义务从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18年,已调解各类劳动争议纠纷超过1000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他的调解工作室不仅荣获“江苏省金牌个人调解工作室”称号,他个人去年也被评为金牌劳动争议调解员和仪征好人。他就是创立“耐心、真心、热心、细心、公心”调解工作法的“五心”金牌调解员王金昌。

一副老花镜、一只公文包是王金昌参与调解工作的标配;一摞摞装订整齐的调解协议书是他的战果;一张张整齐摆放的荣誉证书,是政府和职工群众对他的肯定。面对劳动纠纷,王金昌从未说过一个“不”字,只要职工群众找上门,他就热情接待,耐心劝解,真诚服务;但凡听到哪里有劳动争议纠纷,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赶赴现场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王金昌说,自己经营过企业,知道打工者的艰辛和不易,依法维护他们的权益义不容辞。

原来,王金昌曾是一名企业家,他从塑料厂起家,后来又兼并了濒临倒闭的村办毛绒玩具厂。玩具厂起死回生后,他又创办了扬州飞鸽工艺品厂,企业规模从最初的20名职工,100万元产值,发展到拥有职工300多名,年产值2500万元,并带动大仪镇周边2万多名乡亲们坐在家里加工工艺品就能赚到钱,“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成为当时大仪人就业的真实写照。

2006年,已到花甲之年的王金昌决定,把经营多年的企业交给亲戚经营,自己腾出时间从事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因为经营企业这些年,他熟练掌握了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工人的心理状况也比较了解,觉得做一名调解员能更好地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资双方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于是,他在自己厂里搞了一个调解办公室,还在厂里大院里张贴法治标语、法治格言、法治漫画、法治谜语,并起名叫“法治大院”。

随着王金昌调解工作越做越好,引起了当地劳动、司法和工会等部门的关注。2012年10月,王金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成立,这也是仪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对于自己放弃经营企业从事调解工作,王金昌说,自己就喜欢这种状态,能从中找到满足和快乐。他说,自己调解矛盾从来不分上下班,最关键是不收人家一分钱,有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倒贴。现在一年还要贴个两三万元钱,过去最多一年贴过十万元钱。他对子女讲:“我留名给你们,不留钱给你们”。

2017年底,建筑工人王某从工地脚手架上摔落,四肢瘫痪,各项医疗费用花了上百万元,但赔偿金额一直无法与工地施工方达成一致意见。2018年年初,马某家人想到了“和事佬”王金昌。王金昌第一时间与包工头取得联系并了解情况,并经常自己买些慰问品到医院看望王某,针对双方对赔偿金的意见一次又一次交流,逐步缩小双方的分歧。经过王金昌近一个月的耐心、细心和出于公心劝说,双方最终达成了一次性付清109万元赔偿金的调解意见。

2022年,职工杨某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但企业老板拒绝赔偿。多次交涉未果后,杨某的亲属直接堵死了企业大门。王金昌在听到乡邻议论后,迅速赶到了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并会同镇工作人员让双方各派3名代表到他的工作室进行协商。到工作室后,王金昌第一时间去做企业老板思想工作,普及法律规定和人文关怀精神,在争取到企业老板让步之后,再带着企业老板的诚意跟杨某进行沟通,这件闹了近半个月的劳资纠纷,在王金昌的调解下,短短1小时双方就签订了赔偿协议。

王金昌之所以能在调解时说服双方,主要是因为他通过“面对面”上门开良方,“一对一”精准解纠纷,探索了一套特有的调解纠纷“五心”法,即耐心、真心、热心、细心、公心调解法。“用耐心,不管当事人多烦叨都不能急躁;用真心,不管当事人多偏执都要真心对待;用热心,不管当事人多恼怒都要笑脸相迎;用细心,不管争议多复杂都不放弃;用公心,不调解成功决不罢休。”王金昌解释说,“很多劳动纠纷解决,矛盾双方只是为了争那一口气。调解要用‘巧劲儿’,说话要‘接地气’,关键在于沟通。”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金昌仍然活跃在劳动争议调解一线,每年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他说,调解工作让自己不断行走在当事双方之间,成为自己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只要走得动,劳动争议调解的路就会一直走下去。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