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城市旅游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发布时间:2024-04-10 11:30:58

贵州“村超”

“魔都”重庆

一顿烧烤,一部电视剧、一场球赛带火一座城的“网红”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城市凭借独特城市IP或是标签,超预期的旅游体验,让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但是对一座城市的旅游产业来说“网红”只是当下,“长红”才能持久。如何把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的客流,如何把“新客”变为“回头客”,成为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和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做好市场监督管理?

旅游业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当地要有高速公路、火车、机场、码头、车站,还要有酒店、民宿、旅行社、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否则就算有了流量,游客纷至沓来,到了以后大失所望,成了“买家秀”和“卖家秀”,很难让城市的旅游业长红。

红起来,考验的不只是城市光鲜一面,还有配套保障措施。一旦与口碑不符,或者很快走了样,“网红城市”便要面临“红”转“黑”的风险。这就要求城市在成为网红的路上,做好市场监督管理,赢得口碑,让消费者成为城市最好的代言人。

其实,哪一个城市没有烧烤?淄博最初走红从一群朴素的大学生“特种兵旅游”开始,这座规模体量并不大的城市,靠着诚信和热情收获了人们的好评。无论是为应对大客流,当地及时调整公交线路,并推出烧烤地图进行分流;还是政府率先规范住宿价格,对涨价1.5倍的酒店进行立案调查。淄博宣传的不仅仅是烧烤,更是良好的居民素质、行政队伍能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榕江村超现场的情况跟淄博也是一样的,当地的政府竭尽所能地为前来旅游的外地人创造舒适而安全的旅游环境,为想要创收的本地人提供最大的便利和优惠,不少摊位都是免费,城管在旁边是维持秩序和提供帮助的。这两个城市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管理部门规范好这个自发形成的市场,保证原料合格,保证服务到位,不吃出问题,不宰客,不给游客留下不好的旅游体验,自然而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受众。

有人总结称,网红城市的发展模式,都体现出了“消费型社会+服务型政府”的完美结合,整体盘活旅游市场,不仅靠“整活”,让城市处处是亮点,人人皆风景,有赖城市主政者在舆情处理、服务理念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大格局和为民情怀。

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

无论是传统“网红”城市,还是新晋“网红”城市,在走红前均已具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走红之后,城市通过什么措施进行“固粉”和“吸粉”,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成为重中之重。通过梳理重庆、长沙等“老牌”网红城市的“成长记”可以发现,城市长红一方面要持续性地吸引游客不仅仅要在服务上做到最好,在城市景点、景区游览上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与维护。

另外一方面,城市需要从“爆款”思维走向IP思维,网红城市在借助自媒体热度火起来后需自己利用媒体矩阵,做好城市营销,持续性地扩大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IP形象。如淄博在“烧烤”爆款的热度过了之后,如何再创造新的IP,避免只火一次,只火一阵子的尴尬,就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谨防过度网红

当下视频内容时代,城市集体陷入流量焦虑,花式整活上热度并不奇怪,成为网红城市,意味着人气和财富的聚集。但要驾驭流量并不容易,成为“网红”城市有了流量,但过度网红只会让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对于那些尚未成为“网红”的城市,切忌一拥而上,用模式化、同质化的套路来强行招徕游客,如此不但难以使城市成为“网红”,反而会丢掉自身的经济发展特色优势。跟风打卡看似热闹,但迎合公众注意力产生的“网红”,其生命周期注定很短暂。有的地方曾经靠着特色古城、独特街区等概念红了一阵子,却因为极度商业化、管理失位等问题很快又冷清了下来。戒掉一夜暴富的浮躁幻想,扎扎实实地打造自己的产业或人文特色,线上流量才能变成核心竞争力。

综上,每一个网红城市的诞生,都是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需求。所谓的网红城市,不过是大众内心的时代投影。也许在资源上大城市和小城市并不公平,但在“事件”的随机性面前,城市之间从未显得如此平等。即便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地方,也有走到台前的可能。这个机会对很多小城市小县城来说,是一次改变城运的机会。希望每一个城市都能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个性,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