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援助来“安薪”,血汗钱没有打水漂
发布时间:2022-02-28 10:48:33

【案情简介】
常州市新建小区工地某施工班组的15名工人,在工地上辛苦劳动了一年却没有拿到全部劳务费,包工头汪某给他们出具欠条后便不见了人影,人工工资总计409500元。工人们要钱无门,内心十分不安,无可奈何之下找到法援机构咨询求助。
2021年4月,常州市天宁区法援中心在审查核实相关条件后,认为这15名工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决定提供援助,并指派两名法律援助律师办理该案。
两名援助律师接受指派后,深入了解案情、分析法律关系和证据材料。本案核心问题之一是“被告主体”的确立。受援人本以为只能向包工头索要人工工资,但援助律师充分查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本案实际出发,认为依法发包人、转包人和违法分包人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围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本案核心问题之二是从案涉几名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出发,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人们拿到劳务费的可能性。援助律师考虑到由于这15名工人仅持有包工头手书的欠条,而包工头未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付40多万元的人工工资,但发包人和承包人经济实力雄厚。为了保障工人们能够将劳务报酬拿到手,援助律师与受援人协商,受援人同意起诉时除包工头外依法增加其他被告。本案的核心问题和难点之三是受援人手中的证据材料和信息极其稀少,支撑诉讼较为困难。工人们对于发包人、转包人和违法分包人的身份完全不了解。为此,援助律师团队决定兵分两路,一名援助律师与常州市城建档案馆联系,前往馆内调取了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确认发包人、承包人的身份信息和发包关系;同时另一名援助律师与受援人们沟通进一步了解信息,最终找到了违法分包人和包工头身份信息及相关证据。援助律师在征得受援人同意后,将发包人、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包工头均作为被告起诉,至此最大范围地确定人工工资的支付主体,为后期人工工资支付增加了一分胜算的可能。
援助律师在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已经查实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最终确定了案件诉讼思路,于2021年5月17日,向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起诉上述四被告。
按照案件诉讼费用收费标准,这15名工人要缴纳一笔不小金额的诉讼费。考虑到受援人经济困难,援助律师与天宁区人民法院沟通协商,请求减免诉讼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院提议通过常州市天宁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天宁法院调解室进行调解。
案件在调解阶段,受援律师多次与案件调解员联系,表达了工人们的困境,调解员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高度重视该案,多次联系四名被告。与此同时,援助律师通过其他途径与被告联系,希望他们能够配合。通过各方努力,本案于2021年7月15日调解成功,被告同意按照欠条上的金额409500元进行支付并约定了支付时间。
然而,随着约定的支付时间的到来,被告并没有在调解协议约定时间内足额支付该笔劳务费,为了避免打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后果,援助律师第一时间建议工人们申请强制执行。虽然,强制执行阶段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但援助律师仍然免费为农民工的强制执行而努力奔走。援助律师多次与执行法官沟通几被告的经济状况、向执行法官提供财产线索。最终,在2021年10月,所有工人的劳务费全部执行到位,受援人都没有想到居然能在短时间内一分不少地拿到所有钱,激动得热泪盈眶。案件就此圆满结束。
【法援律师点评】
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农民工讨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由此引发了很多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他们,如果连维持生存的血汗钱都拿不到,将很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该类案件中往往被欠薪的工人只知包工头不知其他的法律主体,而包工头要么跑路要么无钱支付、受损的主体涉及面广、调查取证难度大、执行难度大等问题。本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较大,从接受指派到结案时间短,工人们一分不少地拿到所有工资,避免了很多案件中裁判文书成为一纸空文的现象,效果极佳。这主要得益于两名援助律师对案件精准的分析,对核心问题和难点的有效解决、全面的调查取证、考察多重法律关系和积极与法院沟通,灵活机动采用多种有效方式,从实处解决了农民工的讨薪问题,从而最大化地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达到经济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常州市天宁区法援中心 朱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