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新八级工”制度?
发布时间:2022-05-23 11:13:27
问:我是一名企业工人,经常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担忧,担心做工人没有前途。最近听说国家针对企业工人出台了“新八级工”制度,想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
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企业工人设立了“八级工”制度,这是伴随我国工资等级制度建立起来的技能等级体系。“八级工”制度根据国家工资制度改革要求,将技能等级按照劳动复杂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分为一级到八级,并与由低到高的工资水平相对应。当时的“八级工”是顶级工匠的代名词,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还有着令人称羡的社会地位,影响了相当多的青年人的择业观,在激发工人积极性、确保按劳分配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工资逐步体现为绩效,跟技能水平关联度不再紧密。同时为了弥补职业教育的缺失,国家对工人进行大规模技能培训,而原有八个技能等级的区分度并不明显,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能真实反映技能水平和贡献程度,“八级工”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适应产业水平的提升,国家把职业技能等级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其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又被称为高技能人才。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总体而言,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占比不高,与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日本等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与引进,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更新与转换,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需求急剧扩大、质量要求显著提升,高技能人才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愈发严重。
近日,为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待遇水平,增强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人社部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新八级工”技能等级的设定,打破了技能人才发展晋升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天花板”问题。当前,大量技能人才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参赛等各种途径,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取得了高级技师的资格,却没有了继续上升的空间,而此时距离他们的退休年龄尚有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意见》增设特技技师、首席技师的等级序列,赋予了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更高空间,有了继续向上的动力。
同时,“新八级工”制度设计要求建立与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将工资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力求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意见》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意见》指出,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标准确定或根据实际确定,不低于特级技师薪酬待遇。
总之,作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举措的“新八级工”制度,将进一步激活技能人才的发展动力,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刘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