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劳动精神 强化劳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发布时间:2022-12-16 10:29:00
弘扬劳动精神 强化劳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孙乐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在这里,我重点围绕劳动精神,谈谈我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这是首次把劳动精神写入党的报告之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劳动精神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劳模和劳模工作,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提出劳动精神。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提出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了全面系统阐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并强调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021年9月,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并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2022年10月,劳动精神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
二、劳动和勤劳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勤劳奋斗是中国人民的宝贵品格,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劳动精神,中华民族才能经受住各种磨难的考验而始终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劳动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伟业。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更要有充分富足的精神文明,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最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三、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说,智育、体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小处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大处讲,旨在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践育人和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甚至极小部分青少年出现了“佛系躺平”、贪图享乐的错误观点,这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提出了重要挑战。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劳动教育,不仅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也希望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锻造知行合一的能力,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开展“双进”活动,组织教师教学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为广大劳动者打造了一个通过勤奋劳动就能实现自身发展、让人生出彩的大舞台,为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