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定音的地层古生物学家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一“锤”定音的地层古生物学家

发布时间:2023-05-30 10:12:33

一“锤”定音的地层古生物学家

——记“破解世纪科学之谜”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怿


坐落于南京玄武湖畔、千年古刹鸡鸣寺一隅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木参天,风景秀美。它是全世界体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地层古生物学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这个在编职工只有180多人的小所,却是一所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知名学者辈出,硕果累累的著名研究机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是其第一任所长。建所至今,曾经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们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油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所拥有一群用双脚丈量祖国每一寸土地的地学科技工作者,一套户外装备、一把地质锤就是他们的标配。他们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在西部边陲无人区开展考察,风餐露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研究员王怿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的知名学者、国际志留纪地层分会选举委员,他最突出的学术贡献是:破解世纪科学之谜——“黔羽枝之谜”。

王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岗核心成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特别是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2020年初,他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中,担任南京古生物所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主任,主动将毕生所学,用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特别是油气等重要资源的勘探开发。他先后数十次在我国西部沙漠和戈壁地区开展地质科考,利用中国独特的地层和化石资源,在志留纪地层的全球划分与对比、早期重要植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全球森林化进程等国际热点学术问题的探索中取得了深入的、理论性的新突破。他先后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先导性专项(B类)子课题1项,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SCI刊物论文近百篇,Nature和PNAS论文各1篇,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近二十年来,王怿及其科研团队详细考察了华南数十条地层剖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样品采集和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在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索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2013年,他理论性地破解了被国际上誉为21世纪陆生维管植物研究世纪之谜的“黔羽枝之谜”,即现代植物最早从何而来,以化石证据解译了高等陆生维管植物相关问题,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同。2021年,他在华南地质历程变化的研究中,在其时间、过程、最终结果及其解译的探索上提出了新模式,对于华南海陆变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获得2021年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为中国乃至国际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南京古生物所服务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王怿从研究所整体利益出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地层古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中。

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所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个接一个新的突破。他们主动加强与相关产业部门对接,了解需求,特别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一些卡脖子的基础地质问题。他们先后赴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下属多家分支机构进行深入交流,以油田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和服务勘探,将基础理论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得到了产业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数十个调查中心开展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以服务地调任务为导向,重点解决地调中的基础地质问题;与国内数十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切实解决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甚至是一些“卡脖子”的难题,在揭示特定产油层位的古环境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取得系列新突破,为社会发展的能源保证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为服务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新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