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教融合,推进火电企业工匠学院建设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立足产教融合,推进火电企业工匠学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11 09:25:33

立足产教融合,推进火电企业工匠学院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紧跟电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以不断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提升企业生产水平为目标,准确把握各类电力企业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三中心两平台”全景体验式培训基地建设,打造行业内轻资产高附加值的职业培训平台。目前已初步形成产学研教融合互促的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较好的火电工匠学院创建基础。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员工职业生涯全周期培训需求,培训中心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目前,职业培训共分为4大类18小类,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提升培训、安全素养培训,现有课程储备503门共计2264课时。积极创新“互联网+”新模式,加速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依托于集团公司融智平台开通江苏分院,加大线上录播课件和数字化课件开发力度,开发自主精品课程时长超过145个小时,初步具备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培训的能力,提高培训效能,探索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新方法。

二是打造技能等级认定场所。作为集团公司系统内最大的火电技能鉴定站,2022年承接了集团19家子分公司、83家发电企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完成了5个批次、14个职业(22个工种)、5个等级的职业技能认定,评价1886人,得到了集团公司、各单位的一致好评,在业内打出了名号、干出了特色。目前,集团已有20家子分公司,2383人委托培训中心开展2023年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三是打造员工比武平台。以集团“一杯两赛”、江苏省电力交易竞赛、省部属技能竞赛等高层次、多类别为载体,拓展“以赛促培、赛训结合”模式,统筹组织开展各层级、全工种技能竞赛。积极承办火电板块全工种职工技能竞赛,包括检修工种技能竞赛、集控运行仿真技能竞赛、燃料采制化技能竞赛、电力现货交易技能竞赛等,具有完善的技能竞赛管理规范。先后承办各层级竞赛80余次,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60余家发电厂及海外电厂,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出版6部专业教材,发表7篇学术论文,完成2个创新项目,编写5期培训研究,为行业、集团开展技能竞赛和技能培训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打造仿真与应急演练基地。在业内首创《现场事故复盘推演训练法》和《运行人员眼心手口训练法》,填补了国内发电集控值班员培训的空白,创新项目《火电机组现场事故仿真再现与培训》获得中电联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中心编写的《发电集控值班员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题库》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出版,作为电力行业本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和技能认定考核命题的依据。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活动,先后承担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多个省份60多家单位6000多名运行人员的仿真培训及取证。建有热工DCS、继电保护、电机阀门、转机、化学等实训模块。围绕应急演练项目,创新开发了火电厂应急演练课程,同时在业内首次制定《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及评价标准》并开展教学培训实践活动,实现江苏公司7家火电厂培训全覆盖。开展申报火电行业安全应急管理实训科技项目1项。

五是完善培训模式。培训中心业务开展方式主要分为“学员请进来”“教员走出去”“线上远程教学”服务三种模式:“学员请进来”:有条件客户学员可选择于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地点可选择徐州基地、镇江基地或就近协议培训教学点进行。“教员走出去”:学员无法进行集中培训情况下,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现有场地及设备,安排教员进行上门“送培”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服务,解决客户脱产培训带来的影响和限制。也可以应客户委托“送赛上门”,教员来到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工技能竞赛的策划、组织、培训、命题、考评和总结工作。“线上远程教学”:除常规的面对面培训外,还可通过融智平台江苏分院在线课程进行培训,并可以开展线上远程直播和考评工作。

培训中心将紧密依托江苏公司一体化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以及标准统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业务专家共享、培训管理共享、人才评价共享、人员培养共享等“4个一体化协同平台”,打造人力资源共享一体化型的“工匠师资”、系统化模块式的“工匠课程”、轻资产高附加值的“工匠赋能基地”、全领域选拔培育的“工匠比武堂”,努力建成一流的集团公司“工匠学院”、争创江苏省地方企业“工匠学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国家实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