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夕阳红” 南京秦淮法院铸就司法护老之盾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守护“夕阳红” 南京秦淮法院铸就司法护老之盾

发布时间:2023-10-22 15:55:04 作者:徐睿

​         本报讯 10月20日下午,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召开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涉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工作、成果、做法及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秉承“司法护老”理念,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断拓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涉老民事审判与老年维权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该院红花法庭被列入第四届江苏省“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拟公示名单。

 在源头预防、诉源治理方面,秦淮法院建立“适老工作站”,铺设助老服务快车道。构建“法庭+社区”联动调解机制,在红花街道汇幸苑社区设立“退休法官社区工作室”,采取“以老解老”的方式,发挥离退休老干部更懂方言、懂老年人心理的优势,安排其参与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强化庭前亲情引导,赋予适老诉讼新内涵。对于疑难复杂、矛盾难以调和的涉老案件,秦淮法院注重法官庭前的亲情化教育。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对老年当事人进行法律和政策释明,让老年当事人充分了解诉讼程序和特点,倾听真实想法,找准矛盾焦点;对子女等涉老案件的其他当事人开展亲情教育、敬老爱老教育,视情况安排亲属与老年当事人进行有效接触,让亲人帮助法官对老人进行沟通,增加老年当事人的接受度,庭前力争舒缓矛盾。

 据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秦淮法院还建设专门的老年审判法庭,将原被告席安放在距离审判台较近位置,方便老年人听清法官提问;将诉讼材料字体调大,庭审时适当放缓语速和进行方言审判,方便老年人倾听和表达诉求;同时实行案件进度通报和专业术语解释制度,通过电话微信、法官上门等方式向老人及子女及时通报案件审理进度,庭审中及时向老年人进行专业法律术语解答及法律释明。坚持开展判后回访活动,尤其注重提升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庭外观护力度。针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通过判后答疑、调后回访等庭外观护工作全面了解其思想活动,关心其诉讼以外的生活、家庭状况。

 同时,还实现社区上门开庭调解,延伸司法服务一公里。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到社区开庭、上门调解,为老年人提供“在家门口解决纠纷”的便民诉讼机制。对于需线下开庭的案件,书记员预先电话询间老年人的合适时间以及对开庭的特殊要求,在便民以及合乎程序规则的原则下选择合适的开庭时间,并邀请人民调解员、居委干部等基层工作者前来旁听,实现开庭方式安排人性化、便民化。(通讯员  高远  洪纾媛  记者  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