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效果企业评 创新奖励职工拿
发布时间:2023-11-09 09:20:51
邗江工会新的劳模工作室奖励机制引爆职工创新激情——
创新效果企业评 创新奖励职工拿
嵇棣 王槐艾
“区总工会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奖机制以来,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激情倍增。作为企业研发人员,我感觉这项政策创新性、针对性、适用性都非常强,非常接地气。”这是在11月6日召开的扬州市邗江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上,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丰尚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人、省劳模赵波发言时的一段话。
赵波所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奖机制是指邗江区总工会今年制定出台的《邗江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奖推选试点工作方案(试行)》。这个方案不仅是扬州市工会系统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奖办法,更是把创新成果的评价权由社会专家变成企业自身,同时奖励资金也从奖集体变成了奖创新者个人,从而引爆了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激情,真正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企业研发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团队的方向标。
该方案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奖”试点工作在全区已建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展开,通过评奖引导工作室结合本单位生产实践,积极承担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项目,开展创新创造活动,带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带动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帮助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发挥好劳模“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结对,传道授业解惑,助力身边职工共成长。
方案对创新成果评价提出要求,将劳模创新工作室纳入研发创新体系、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参照本单位创新奖的评审机制和实施细则,成立劳模工作室创新成效评审小组,原则上主要负责同志要参与创新成果的认定。围绕劳模创新工作室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室定位、职责和发展规划,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员加入工作室,提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企业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等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加强创新交流,打破“单打独斗”模式,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邗江工会创新奖励机制施行后,在企业职工特别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中引起热烈反响。江苏邗建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开展技术创新和工法创新,主编了一项国家和行业规范、2项地方标准,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5项国家级工法,创国家级QC成果10项。丰尚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吸收研发标兵和一线技术骨干进“群”,下设技术攻关组、服务生产组,并设立多个课题小组,掀起了你追我赶的创新热潮,创新工作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倍增效应。由省劳模赵波牵头开展的饲喂单机以及智能化1200制粒机技术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TMR饲养技术在配套技术措施和性能优良的TMR机械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奶牛每采一口日粮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全价日粮。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我国及美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广泛推广。江苏罗思韦尔电气公司张东方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邗江工会创新奖励机制激励下,今年主导开发了“车联网智能终端”,重点推进T—box项目、车身控制器项目,对功能和性能进行集成和升级。该创新项目获评“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是否为企业带来了真正效益,企业自己最清楚。创新工作凝聚了劳模和技术骨干的汗水,奖励理应由他们拿。”邗江区产改办主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俞蓉表示,邗江区总工会此次推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让企业自己评、并给予个人专项奖励的创新举措,就是要全社会形成激发创新热情、尊重创新成果的氛围,希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奖的设立,带动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真正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促进职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