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丹阳市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3 11:46:59

丹阳市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司马琼

丹阳眼镜行业技能竞赛现场

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也有利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眼镜产业是丹阳的城市名片。丹阳拥有眼镜行业企业1600多家,年产镜架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眼镜行业现有从业人员近5万人,约占全市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为了扩大丹阳特色产业优势,丹阳眼镜行业多措并举,率先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了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推进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出“四大工作法”,即“大培训”“大比武”“大评定”“大协商”,全面提升一线职工的素质水平。产改工作在丹阳眼镜行业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诸多可供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丹阳经验”

上下联动,激发产业工人主动性。丹阳眼镜行业产改逐渐形成了以行业总牵头、企业为主体、职工广参与的共建共改推进格局。一是出台丹阳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组建产改工作指导组,协助试点企业开展工作。二是举办眼镜商会会员企业负责人“产改”专题理论培训班,激发企业参与的自觉性。三是广泛开展“工会进万家”主题活动,上门、入企,慰问一线产业工人,推选“最美产业工人”,积极吸引职工参与产改工作。四是针对眼镜行业树立典型模范,通过集中培训、技能竞赛、考核认定等培养方式,为全行业1.8万余名一线产业工人发放技能等级证书,为眼镜行业培育了一批“丹阳眼镜工匠”。

统筹规划,锻造有为产业工人队伍。一是深化校企合作。万新集团与十多所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联合举办眼视光为主的专业培训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已有20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就职于集团内不同岗位。二是落实培训机制。依托万新集团“万新学苑”等职工培训平台,在思政教育、技术技能、安全生产等方面开设培训课程,培训职工2万余人次。三是实施评比机制。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联合工会组织1000余家会员企业,开展多届验配工技能竞赛。四是推进激励机制。颁布眼镜行业薪酬激励“能级工资”指导标准,对工龄补贴、带徒补贴、教育补贴、学历补贴等进行了细化和量化规定。

保障权益,营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良好环境。只有充分保障职工各项权益,才能构建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应重视职工的精神文化等其他诉求。万新光学集团大力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加大职业病危害源头防控力度,每年定期组织免费体检活动,积极开展团建活动,有效满足了不同职工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江苏鸿晨集团着力打造“一重三大”机制,即薪酬激励机制、创优争先励志工程、安全安康平安工程、关心关爱工程,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价值分配和赋能激励。

二、丹阳市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实瓶颈

职工能力提升缺乏长效机制。随着眼镜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显现,丹阳眼镜行业依然面临人才短缺困境。目前,还有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眼镜行业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许多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都更倾向于进眼科医院;培训活动与比赛活动的举办一般是短期的,难以起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长效作用,导致眼镜行业职工素质提升缓慢。

职工队伍的工匠精神难以培育。眼镜行业产改举措侧重给予职工物质报酬奖励,对于职工的精神需求重视程度较低。奖励的覆盖面相对较小,使得一些职工出现“躺平”心理,不利于培育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同时,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缺乏其他保障条件,除了万新集团等大企业外,部分中小型眼镜企业精神文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无法满足队伍需求。

职工队伍缺乏凝聚力。企业和职工的短期利益存在矛盾冲突。眼镜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缺乏长期战略思维。调查发现,眼镜行业大多数企业一般为家族管理方式,既不太愿意承担职工培训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担忧职工通过学习培训技能提升以后跳槽导致人才流失;大多数职工倾向于以薪资报酬为标准选择自己工作的企业,哪家企业给予的工资报酬高就选择在哪家企业工作,职工流动性高。

职工队伍建设着力点不够全面。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眼镜行业的产业工人队伍不再局限于流水线旁的劳动者,还包括眼镜产业链上的其他职工。做好营销宣传工作既能促进“眼镜+电商”新业态的发展,也能借助意见领袖力量形成品牌效应。但目前从事眼镜销售的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走访发现,产改的着力点主要针对流水线工人,改革的对象覆盖范围不够全面,所培训的技能未能完全适应新业态发展的需要。

三、丹阳市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建立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打造“懂技术敢创新”的产业工人队伍。第一,完善校企合作。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中北学院的教育资源,开设眼镜经营管理商学院和线上学习平台,逐渐发展成全行业一流的视光学人才库。第二,建立眼镜人才教育基地。定期组织知名专家与培训机构来企业进行“一帮一”服务,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远程优质人力资源对本地人才的深度培育。第三,积极开展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引进工作,采取行业专家带动、团队引进等方式,招引眼镜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厚植工匠精神的培育土壤,打造“有理想讲信念”的产业工人队伍。第一,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基础性作用,重点关注部分技能等级与职称不挂钩的职工,打破技术与职务之间的局限性,给予部分职工同等的晋升培训条件和薪酬福利待遇。第二,加强对眼镜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建设,注重技术工人的思想引领,提高一线职工在先进评选中的比例。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短职工群体间的待遇保障差距,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创业保障、子女就学保障等,在落实时向一线职工倾斜。

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打造“敢担当讲团队”的产业工人队伍。第一,企业应当重视团队建设,学习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开展职业文化及素养培训,强化一线职工精神文化服务,增强团队凝聚力。第二,打造业务能力扎实的工会干部队伍。提升对工会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确保其掌握《劳动法》等方面的知识,做好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引领工作。在落实工作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了解职工生活状态,实现精准引导。第三,针对职工队伍流动性相对较高的问题,创新眼镜行业协会的机制建设,设立眼镜行业“黑名单”等规定,结合实际情况,限制经企业培训并频繁跳槽的职工在眼镜行业的发展,提升职工的稳定度。

扩大产改工作的着力点,打造“跟时代勇开拓”的产业工人队伍。第一,充分利用本地职教资源,以中北学院、职业学校为依托,完善学科设置和培养体系,利用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产业培训基地,实现多学科融合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懂眼镜行业的自媒体人才。第二,总工会牵头引导,负责统筹规划,配备专业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对眼镜行业各企业一线职工开展网络技能培训,提升现有工人适应自媒体时代的能力。第三,政府有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引导现有的自媒体平台宣传丹阳眼镜以及背后的眼镜文化,扩大丹阳眼镜品牌的影响力,为擦亮城市名片保驾护航。

(作者系丹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