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金工匠”助推“一号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徐工“金工匠”助推“一号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7 10:39:03

产业工人自编自导自演《向总书记报告》

第七届全国职工技能竞赛徐工喜获一金一铜2个第四

首批“江苏工匠学院”落户徐工

攀登·攀登—讲述徐工产业工人故事

劳动竞赛

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向获得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颁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技能大赛徐工喜获一金一金三优胜

大国工匠孟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情景剧《承重者》讲述全国劳模张怀红先进事迹

孟维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工工匠说

徐工第十届职工运动会成功举办

本报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 汪晓雪 王重阳 康红莉

作为江苏省首批产改试点单位,徐工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殷殷嘱托,高起点谋划布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全生命周期“金工匠”培育模式,打造了一支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4.2%的产业工人大军,培育全国技术能手41人,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金牌12枚,为徐州工程机械“一号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做强三项保障,夯实“金工匠”成长根基

今年9月,来自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主任产品设计师张艳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金牌。在此次技能竞赛上,徐工集团获得了1金1银3个优胜奖。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徐工集团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将“金工匠”培育作为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和登顶产业珠峰的重要力量,以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为抓手,通过战略引领、机制优化、全面保障等举措,夯实高端技能领军人才成长根基。

强化思想引领,构建“金工匠”汇聚强磁场。大力推进实施“制造强国”“人才强企”战略,发布《关于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打造“金工匠”产业工人队伍的实施意见》,创新落地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明确产改目标和主要措施,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大军建设”纳入公司“十四五”规划,将人才工程列入专职书记“一号工程”,一体化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厚植“金”工匠培育沃土。

完善机制牵引,激活“金工匠”奋发强动力。大力推进引领性主题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针对关键工种分层分类开展岗位练兵,以赛代训、以赛促训引导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不断健全劳动竞赛与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对技能竞赛获奖人员给予20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对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成果命名、股权激励等,形成鲜明价值导向,有效激活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聚焦生产难题,开展创新创效课题攻关,组建工程机械和智能制造劳模工作室联盟,跨工作室协同创新,推动企业持续转型升级。

突出资源保障,筑牢“金工匠”方队强支撑。依托徐州工匠学院、徐工技师学院与世赛中国研究中心(天津)等竞赛研究智库,合作打造集技能竞赛、技术攻关、人才培育等于一体的“金牌”技能精兵孵化基地。建强团队,组建由国赛冠军、外部专家和“金牌”教练组成的专家团队,由后勤保障、资源链接、心理老师组成的保障团队,为技能竞赛提供支持保障。通过“慧眼”把脉、“点悟”拔高、“走训”交流,构建完善的竞赛资源保障体系,集聚群体智慧,全方位锻强技能人才竞赛水平。

推进五期育才,贯通“金工匠”发展通道

2022年9月6日,徐州市首个“徐州工匠学院”落户徐工技师学院,全力构建“工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形成集技能竞赛、技术攻关、人才培育等于一体的“金牌”技能精兵孵化基地。

徐工集团搭建定制化育才平台,让技能人才培养有高原更有高峰。围绕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创新精研“金工匠”培养秘方,探索形成储备期、融入期、成长期、磨砺期、发展期“五期”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做精做细、做实做优技能培养、选拔、管理、练兵、赋能五个环节,推动产业工人从“徒”到“工”到“匠”再到“金工匠”的成长提升。

前置储备,校企定制培养。投资4.3亿元打造具有工程机械特色的产教融合基地——徐工技师学院,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八位一体”培养模式,创新落地“高端生源工程”为技能精兵选拔积蓄源头活水,锻造一支思想优、技术强、作风硬的徐工技能“雏鹰”军团,累计输送了1.4万余名“到企业就能用、一用就能成功”的成熟型高技能产业工人后备军。精准构建“准工匠”定制培养、“名工匠”项目制培训、“金工匠”研修制培训进阶式培养体系,打造“独具特色、国际标准、全国一流”的工匠学院。

专项培养,锻强后备队伍。聚焦产业工人快速适岗需要,构建名师带训、业务培训、技能实训三位一体的新入职产业工人全面赋能培养体系。以160余名劳模、全国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等为主体建立金牌技能人才导师库,为新入职产业工人配置技能导师和生活导师,“师徒结对”定制培养。围绕生产现场产品质量和效率提升,依据“多途径选拔、分层集中训练、依梯队培养”原则,通过关键工种“试工基地”和生产实训基地技能训练,让产业工人快速掌握技能融入岗位,确保上岗合格率100%。通过岗位带训、基地集训,实现人才链和生产链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力,锻强“金”工匠培养后备梯队。

精益管理,保驾人才育成。打造一所工匠学院、三大培训平台、一个职业资格认定站点“131终身教育成长体系”,实现全产业链产业工人培养全闭环。聚焦产业工人全生命周期培养,搭建关键工种全覆盖的“新八级工”职业成长通道,作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评审试点企业,21名产业工人获聘江苏省“特级技师”。针对后备“金”工匠,创新组建竞赛训练“1121”管理团队,整合内外部资源,精准选人、集约组织、精心备赛。创新落地“133薪火工程”,建立几何级增长链式帮带模式,通过串珠成链,结链成网,畅通技能精兵培养每个神经末梢,活跃每个技能人才“神经元”。

动态评价,全面精准赋能。立足岗位练兵和创新创效,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多元化、立体化、融合式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建立各条线“金工匠”队伍。打破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天花板,完善优秀产业工人跨职系、跨序列发展机制,持续推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金工匠”培养。构筑徐工产业工人“H”型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优秀产业工人身份转换机制,择优选拔高技能人才到技能工艺师、质量工程师等岗位序列,打通技能人才向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序列转换通道。

搭建三大平台,助推“金工匠”人人出彩

近日,数控车高级技师孟维研究的超大吨位起重机梯圆螺纹车削技术,被省人社厅等六部门评定为江苏省“2023年度十大绝技绝活”发布,该技术彻底解决了超大吨位起重机梯圆螺纹产能不足的问题。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徐工集团通过“双创”平台搭建、示范作用发挥、竞赛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引导“金工匠”在企业生产、技能人才培养中持续发挥作用,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搭建双创平台,凝聚发展合力。建立完善的“创新创效”管理机制,细化创新类别,健全评价流程及标准,设立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加大群众性创新创效表彰力度等。发挥技能大师领军作用,开展绿色制造课题攻关,完善技能创新成果转化渠道,搭建成果共享平台,持续释放“金工匠”创造能量,提升创新成果转化价值。目前,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11个,以优秀产业工人姓名命名先进操作法7项。

搭建比武平台,激活奋进动能。持续完善三级竞赛体系,持续开展关键工种全员岗位练兵,在传统优势工种上,增加新技术、新工种等多岗位竞赛工种,持续推进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力度,激励更多职工不断磨砺提升技能。充分发挥“金牌”工匠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竞赛辅导等形式培育更多技能人才。2022年,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数十次,结对3000人次。目前,有全国技术能手32人、江苏大工匠及江苏工匠16人、江苏省特级技师21人,1000余人次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

搭建转化平台,构建良性生态。依托徐州工匠学院,积极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推动以赛促建工作。结合不同层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总结、归纳、整理、转化,将技能竞赛标准向职工培训标准转化,将竞赛项目向生产实训项目转化,将竞赛训练方式向培训实训方式转化。目前,结合世赛标准开发部颁教材33本,编制《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8个行业标准,开发省级职业培训题库(卷库)16个,开展各工种培训近200个班次,惠及2.5万人次,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培、以赛提能,形成高技能人才不断推陈出新、浪奔潮涌的良性生态。

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甄文庆表示,徐工将持续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以“金工匠”打造为引领,做实做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让越来越多高技能人才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的奋斗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助力“一号产业”发展,为奋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民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