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人一个家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29人一个家

发布时间:2023-12-01 10:50:24

29人一个家

赵海燕 王槐艾

冬日陇上,穿过薄雾笼罩的村野抵达岗位,江苏油田采油一厂外闯海安采油项目组的29名员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海安采油项目组服务于中国石油浙江油田苏北采油厂,而对于采油一厂外闯员工来说,上面有甲方,甲方上面还有大包方,29名员工只有一个念头:甭管接受哪一方的管理,保证工作尽责,日清日毕,绝不拖后腿。

这话说出来,除了底气,更多的是石油工人传统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硬气。经过三年多外闯磨砺,他们早已在人生每一个拐弯的路口,积攒了崭新的认知,以及与过去不一样的收获,29个人如同一家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

“我的办公室就在井场上。”这是54岁的老员工张民常说的一句话。别看张民家上有老下有小,2020年底主动申请外闯苏北采油厂,成为海安采油项目组经理。项目初建期间,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他带领团队按照甲方管理格局,快速从人员配备、架构组建、学习培训等方面超前部署,专业力量不足、生产任务重等现状没有困扰到张民,他以身作则开启“5+2”“白加黑”工作常态,仅仅20天就达到规范运行要求。

海安地貌属江积、河积、海积平原区,每年台风季,最高风力可达十级以上。狂风暴雨中,井场视频杆被刮断,后台中控室显示屏漆黑一片,监控不到任何数据。张民沉着处置井场、站库故障,带领在岗员工跑遍辖区所有油水井,逐项落实生产数据,第一时间加固信息传输设备和井场围栏,从没因一次恶劣天气影响苏北采油厂正常生产。

去年3月,苏北采油厂易主,被辽河油田大包干,计划配产由2万吨上提到2.5万吨。“采油采油,产量是否递增,直接决定生产经营指标能否顺利完成。”那一刻,张民深知和团队肩上的责任更沉了,他利用自己转岗前当过采油班站经理的从业经验,全力以赴配合新东家,分析老井、停关井潜力,短短一周内成功复产4口油井,日增油近10吨。

张玲是第一批来到苏北采油厂,分配到海一联合站化验岗的女工。当时正值凛冬,但每一次联合站核产,总能在11米多高的罐顶见到她的身影。为了精准掌握油井产量和储罐库存量,她冒着呼啸的寒风,一遍遍检尺吊样,在罐顶操作一上午是常有的事儿。

海一联合站往往在夜里两、三点钟开始销油,张玲就得跟着生产节奏调整自己的作息。有时下了白班顾不上吃几口饭就赶紧休息,再顶着漆黑夜色回到站里。每次销油少则七八车,多则十几车,每一车她都不含糊,做细做实含水化验,让买卖双方利益都不受一点儿质疑。一个夜班下来,眼里布满血丝,黑眼圈也更明显了。

“你是革命小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是同事调侃张玲的一句话。如今,联合站没她不熟的岗位。资料,她能填报;同事请假,岗位周转不灵,她义不容辞顶班;站上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人员不够,她熟练打下手……她的满满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其实,遇见谁都是遇见自己。与人为善就能快乐,还能收获很多助力。”张玲深有感触。刚来苏北采油厂,性格内敛的她很少与人沟通,后来发现没有交流,工作就没法有序开展。在一次次与同事的互动中,她丢掉胆怯,诚恳请教,得到越来越多老师傅传授的工作经验,学到一身本领,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作也变得顺风顺水。

袁振华、耿怀军、薛敏、吴春燕……有负责党务的干部,有任命的采油队副队长,有被专门转到甲方机关部门做事的能手,有从锅炉工跨行到采油的班组员工,这一个个名字几次三番被甲方领导点名点赞。

眼看天气一天天冷下来,耿怀军和班员认真排查影响冬季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全心全意做好服务生产的“智囊团”和“多面手”。抽油机设备锈蚀,他们按照设备管理规定和检查标准,对设备设施的每个润滑点、每根螺丝、每个运转部件进行清洗保养,不放过一个故障点,不放过一处隐患。

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生产效率。外闯苏北采油厂三年的薛敏,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合甲方生产实际,编制学习培训内容,和伙伴一起学到安全管理、精细管理的精髓,用以完善各项操作规程,不断练就真功夫,提高井站综合管理水平。

辽河油田接管苏北采油厂后,薛敏白天跑现场测量数据,晚上回宿舍绘图,加班加点在三天内完成了87个井场平面图的绘制任务。采油队资料种类繁多,她系统整理各项资料,完善资料规范填写制度,并指导岗位员工规范填写。前不久,中国石油领导来苏北采油厂检查工作,采油队资料管理得到充分肯定。

身在异地他乡,29名员工相处得像一家人,他们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同心协力完成每一项作业。项目经理张民说,在外闯市场,靠的是拧成一股绳。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是石油红,还是石化蓝,我们都是火焰,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