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泽产业工人“乘风破浪”勇当“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23-12-13 09:12:42
盛泽产业工人“乘风破浪”勇当“发展引擎”
本报通讯员 范晓菲 记者 陆夏彩君
“在产改的推动下,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稚嫩走向坚强,我的青春也在岗位上闪闪发光。”近日,来自苏州吴江盛泽镇的恒力集团织造三车间班长方云燕,顺利获评全国首批最美纺织工,去年她还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盛泽镇,位于江苏的最南端,历史上“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也是今天的中国绸都。作为江苏省产改试点乡镇,正结合产业特色,积极探索纺织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盛泽模式”。
成长——由“工”变“匠”
“多少熔体可以炼出多少长丝”“如何精确控制好熔体的温度”……7月,新入职恒力集团的李常乐在岗位上不断地学习,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长丝技术工。
恒力集团的“江苏省纺织化纤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是苏州市首个省级技能竞赛基地,今年成为全省首批“江苏工匠学院”。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舞台上,每一个产业工人都有机会从“工”变“匠”。
恒力集团长丝部门的周兵维正是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产业工人,他在今年集团技能竞赛纺丝工铲板和卷绕生头操作竞赛中获得新工优秀奖。陈锋在进入恒力集团长丝部门的几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助理工程师逐步成长为车间主任,先后获得15项专利,荣获“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优秀学员”“吴江区优秀技师”等称号。
放眼整个盛泽,企业、产业工人携手共进,在“赋能成长”方面共同着力。“盛泽模式”,即通过岗位练兵、企业比武、技能竞赛“三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技术技能提升,持续赋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11月,2023年苏州市纺织行业织布工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行,这是盛泽作为产业试点镇,聚焦省市产改战略,不断打造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大舞台,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推动绸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盛泽还为技能人才“引路子”“搭台子”,把本地人才“推出去”,把外省市高手“请进来”,引导产业工人把过硬技能作为“第一本领”,深入推进员工素质提升,激发他们的磅礴动能,让他们在技能、知识和创新上得到全面提升,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姚国英等一大批来自生产一线的纺织高手,对推动盛泽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破茧——求“变”则“通”
在纺织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转型升级的大潮中,盛泽广大产业工人迎着技能升级、知识更新、职业素养提升等多重挑战不断向上,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转型,勇立潮头,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纺织产业硬实力和软实力“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好景象。然而,作为产业工人,在面对企业转型这一历史性机遇时,也曾经打过“退堂鼓”。以什么样的姿态投身于企业的转型之中,如何为企业的发展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盛泽镇总工会坚持探索、思考的问题。
“为产业工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技能要求,可以减轻他们面对转型时的焦虑和不安。”盛泽镇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10月,位于盛泽工匠学院内的“心之家”盛泽分中心揭牌启用,该中心建设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内设心理咨询室、放松测试室等多个功能室,是在延伸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编织心理服务网络上作出的又一新尝试,工匠学院立足产业实际,为广大职工提供“培训、咨询、交流”一体化服务平台。
在“心之家”盛泽分中心接受了几次专业课程学习后,来自华佳丝绸的董华强认为,作为产业工人还需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站稳脚”,与企业一起成长。
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产业工人在新时代更快成长成才,企业的转型过程,也是产业工人的成长历程。从普通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的“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几年,立新集团每年有6款左右新研发的产品量产,并得到市场的认可。“纺织行业有很多的重复性的工作,但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下,我不断地学习、提升,在‘创新型’的道路上摸索。”立新集团化纤板块总经理谢凌宇说。2019年,他入职立新集团,负责集团化纤板块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量产T8系列产品,推向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改造直纺涤锦项目两条线,并列复合纺项目24头新增两条线,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绸都以其深厚的产业基础、敏锐的市场洞察和创新的发展策略以及乘风破浪的产业工人,成功地实现了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化蝶——在“新”上用“心”
从“校园小白”到“研发骨干”,来自福华织造的李海燕已经成功“化蝶”。是蜕变,她褪去年少青涩;是历练,她崭露锋芒,从2005年入职到今天,她已经获评2023年度“吴江区时代工匠”、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内训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新”产业工人是“盛泽模式”的未来和希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学共进的“传帮带”作用,搭建行业工人成长平台,架起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阶梯”,营造“学知识、练技能、强素质、争一流”的浓厚工作氛围,在传承中,新员工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并逐渐成长为技术大咖。
在踏上工作岗位初期,李海燕从书本所学知识转向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原料分析、纱线鉴别、参数设置等问题依然充满了不解。“是师傅手把手把我带起来的,现在我传承了师傅的经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也‘一对一’地带领着新人,让他们在岗实践,边学边干,少走弯路。”
推进产改以来,“老带新”是职业技能提升的一种途径,另外还有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盛泽在全区率先建立吴江工匠学院丝绸纺织分院,这是一个集丝绸纺织劳模工匠展厅、职工沙龙和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服务为一体的职工学堂,以此为平台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育培训工程,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含企业技能等级认定)9017人次,学历提升2193人次。
如今,盛泽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也强调对职工个体差异的尊重和挖掘,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进行自我提升和发挥,不断探索丝绸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品牌化,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投身其中,为盛泽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