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法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秦淮法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25 17:14:55 作者:徐睿

本报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225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2023年度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秦淮法院从优化诉讼服务体系,压降企业诉讼成本;全面深化繁简分流,切实减轻企业诉累;法税联动协作,构建一体化专业资源聚合机制;健全“法院+商会”机制,升级司法服务保护力度;设立驻工商联“微法庭”,实质化发挥“李璇法官工作室”机制效能;强化商业纠纷解决力度,快速兑现胜诉权益等多方面入手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买卖合同、特许经营合同、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加盟经营维权、反不正当竞争、执行转破产和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参与调解等案例,旨在通过总结经验,规范商事主体运营的边界。典型案例中厘清了权利责任分配,准确传达司法精神,帮助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案例五中,毛某至某医疗美容机构处接受隆胸手术,约定由吴姓医师操作该手术。手术当日,医疗美容机构改为由赵姓医师具体操作,病历记载亦不规范。术后,毛某自觉手术效果不好出现多处手术后遗症。毛某要求医疗美容机构出示赵姓医师的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该医疗美容机构拒绝出示。毛某认为,该医疗美容机构超资质行医,造成损害,故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三。秦淮法院经审理认为,毛某属于消费者,该医疗美容机构拒绝提供手术医师的资格证,应承担举证责任,手术医师超资质行医,构成欺诈,医疗美容机构应当退还手术费用,并三倍赔偿损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人们对“微整形”的需求越来越多,医疗美容行业迅猛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也开始显现。医疗美容不仅具有营利性、非治疗性、非紧迫性,还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对医美机构进行了分级管理,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难度与风险依次提升。医疗美容纠纷案件中,医疗美容机构超出登记范围和资质从事美容诊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录用的医师及护理人员不符合相关专业资质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案提醒消费者,医疗美容应全面了解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的资质,警惕“美丽陷阱”。本判决依法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对医疗美容市场经营环境的规范。(记者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