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情,更浓了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想家的情,更浓了

发布时间:2024-02-07 09:06:09

想家的情,更浓了

胡佳

机场候机楼年味渐浓 房天翔 摄

南来北往的旅客纷纷驻足、拍照打卡

回家,永远是无数异乡人年末岁尾心底最热切的期盼。年越近,归乡心更切。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大部分已经收拾起行囊,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归乡的旅途。

虽然近期天气多阴雨,但客运站、机场、高铁站里,来来往往的旅客络绎不绝,处处都是热闹的景象。他们中有的身背行囊、步履匆匆,有的成群结队、笑声朗朗,有的携妻带子、从容而行,也有的静坐等候列车的到来……

早上9点,南京南站的候车室里,红红火火一片,在融合南京众多热门打卡地的“幸福小康照相馆”里,有一位背着书包、拎着行李箱和绿色手提袋的姑娘在自拍。玮宁今年19岁,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大一学生,将在西安北站进行中转返回老家。去年9月,玮宁来到了南京上大学,两天前结束最后一门科目的期末考试后,她特意坐车到市区逛了逛。“我给家里人带了两桶桃酥回去,这个我认为特别好吃,准备回家送给姥姥姥爷,让他们尝一尝。”

玮宁说,她来自陕西西安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来到南京这个城市读大学,家里人都特别支持。住校生活既新奇又陌生,放寒假了,好多离家近的同学都已经回家了,看着空落落无一人的寝室,玮宁更想家了。由于老家离南京比较远,之前中秋、国庆假期,玮宁都没能回家,看着其他同学们都回了家,她特别羡慕。她说,再过5个多小时她就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心里特别开心,“有一句话说人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最幸福,我现在走在回家的路上就非常幸福。”

一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务工人员,背着蛇皮袋、拎着塑料桶就匆匆赶来火车站,刘红英就是其中一个。“一年没回家了。”来自山西临汾的刘红英紧紧地攥着手中的车票,“儿子老早给我买好车票啦!”还未到上车时间,她不时地翻看着自己手机相册里的照片打发时间。在南京一家企业打工的她特意拍了好多小视频存在手机里,说是要回家给家人看,“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过完年,我还会回来的。”她说。

说话间,刘红英展示着自己的行李,和别人回家带大包小包的礼盒不同,一个蛇皮袋内装的都是桂圆、纸皮核桃等干货。“都是公司发的年货,我们老家也没这些,带回去给小孙子尝尝。”

值得一提的是,回家前刘红英还特意去了趟附近的菜场,买了只真空打包的盐水鸭添进了自己的行李里。“我家小孙子在手机上看到别人吃南京特产盐水鸭,说他还没吃过,那我这个做奶奶的怎么说都要带回去给他尝尝。”说起小孙子,刘红英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最想他了,等回家了,一定要给他做一顿好吃的。”

往返于故乡与他乡,团圆是不变的主题。

换取登机牌、托运行李、安检、抵达候机区……乘坐电梯进入禄口机场航站楼,年味扑面而来:红灯笼、纸窗花、中国结,有旅客正在拍照留念。

“今年我们要到北京过年,去跟女儿团圆!”蒋国强夫妻俩是高淳人,他们搭车早早来到机场,等待飞往北京的MU2861次航班。“女儿在北京工作,平时也没时间回来。”

“给外孙子买了一个奥特曼玩具,给女儿带了她一直惦记的酒酿。”老两口的两个已经托运的行李箱里,自己的东西不多,都装满了为孩子准备的来自家乡的礼物。

蒋国强说,今年过年出行很方便,他们原本打算坐火车到北京,但女儿早早就给买好了飞机票,南京到北京1000多公里路程,坐飞机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女儿女婿工作忙,那就老两口过去看他们,“过年在哪不是过?隔壁的李老头可羡慕我们能去北京了,说还是女儿好,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妻子叶树珍一说起这个就止不住地乐,眉眼里都是暖意,“我跟女儿说好了,过年妈妈给她煮甜酒元宵吃,我们团团圆圆一家人!”

最盼是归途,最念是团圆。一张张风尘仆仆却又充满期待的脸,一个个充满各地乡音的候车室,一包包装着土特产的行李,这条回家路,也许辛苦、烦躁,但也温暖,因为那些南来北往的列车与飞机,总有一个行程终点,是“家”。

今年过年你去哪?

下一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