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喜:人生如衣作霓裳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徐勤喜:人生如衣作霓裳

发布时间:2024-03-15 14:48:19

徐勤喜:人生如衣作霓裳

周悦磊

22载女红路,她不仅凭着一双巧手,把一批批面料变成更加舒适的高档内衣,更跟随技术团队前往浙江、山东等地,遴选、引进、改良自动化裁剪设备,多措并举、开源节流,用17项技术成果,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重大贡献。

她是“吴江时代工匠”、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裁剪车间主任徐勤喜。自2002年进入公司以来,她从一名普通的检验员做起,干遍了制衣生产线上几乎所有的岗位,在新的领域里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尝试、改进、创新,解决诸多技术方面的难题,成长为独当一面、经验丰富的裁剪巧匠。

做衣如做人——在徐勤喜的眼中,每件内衣都是艺术品,一针一线,一刀一剪来不得半点马虎。做人也如做衣——如同从布料到裁片,再到成衣,一步步制衣,一步步圆梦。徐勤喜坚信,脚踏实地的付出总能换来如期而遇的收获。

22年致力降本增效

每件内衣原料省下10厘米,能省出多少材料成本?以10000件订单为例,答案是至少省下80000元。如果将这些面料进行充分利用,则将创造更多价值。22年里,徐勤喜和公司管理团队积极践行“积小流,成江海”的节流之道,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重大贡献。

随着面料成本的逐年上涨,2014年,美山子北京总部发起开源节流项目。身为加工基地裁剪车间主任,徐勤喜毅然接受了这一任务。“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全员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材料。”徐勤喜说。

不同宽度面料因材施用,是徐勤喜最先想到的节流办法。“原先宽度相差不多的面料在裁剪同一产品的时候,会统一排版,材料利用率不高。”以文胸为例,徐勤喜带领团队通过不断重新排版,重新设定面料裁剪部位,让面料利用率从原先的70%提升至90%以上。

一个微小的改变,不仅省下了面料成本,更让传统意义上的“边角料”得以创新利用。“真丝睡裙裁剪面料面积大,而且原料成本很高,材料剩余部分还能用来做小裤和文胸杯面。”徐勤喜将剩余面料提报给了产品开发团队,据此开发的不少新品被北京总部选中,获得市场青睐。

为进一步解决手工排版效率低的难题,2014年下半年,徐勤喜和团队与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完成自动排版软件开发,通过排版方法改进,为公司节省材料费1303361元,获得美山子北京总部给予的一等奖荣誉及13000元的现金奖励。

节流之道重在方法实践,更关键的在于鼓励员工树立“主人翁”思维,集思广益。

“我通过管理创新,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定期召开头脑风暴会,在保质保量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提出省料方案,对提出实施有效方案的员工给予荣誉公示及奖金奖励,员工在得到精神及物质奖励后,积极参与管理,不断提供好点子。”徐勤喜说。

14台自动化设备颠覆传统生产流程

走进美山子的裁剪车间,“人少、机器多”是这处车间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里,一天要生产近2000件文胸等产品,98%的工序都是靠机器来完成。

“放在十年前,这是传统内衣生产厂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徐勤喜说,传统的立式裁床需要至少配备9名裁刀手,培养1名裁刀手一般要6—8个月,需通过多种考试获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这样的生产模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技能要求高,还存在安全隐患,迫切需要自动化设备替代手工裁剪。

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自动裁床就已进入制衣行业,而细分领域——内衣生产操作要求较为精细,当时市面上的自动裁床无法满足要求。这也是当时国内不少内衣生产厂家遇上的发展瓶颈。

2015年,一向爱琢磨的徐勤喜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跟随公司技术团队前往山东、浙江台州等地和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徐勤喜和团队选中了拓卡奔马裁床公司,并与其一起合作开发适合内衣裁片操作的自动裁床。

经过近1年的不断测试、改进,2016年3月,美山子正式引进改良后的自动裁床。通过2个月的磨合期、各种材料的参数设定,引进的自动裁床较手工裁剪效率平均提升64%。次年,公司又新增1台自动裁床,共减少裁刀手6名。目前,依靠两台裁床已实现手工裁剪的完全替代。

自动裁床、超音波压肩带机、自动铺布机、自动冲床……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甜头,徐勤喜和团队后续共定制、引进、改良了14台自动化设备,全组由24人减到了10人,生产效率也较之前翻了近一番,成为公司乃至业界的创举和突破。

逐梦40载初心不改

裁剪制衣,既是徐勤喜的事业,也是她的爱好,更是从小就埋在心中的梦想。

22年,徐勤喜把爱好变成了事业,既是为人做衣,更是为己圆梦。逐梦路上,徐勤喜身上多的是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劲头,不变的是逐梦40载的赤忱初心。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想着做一名裁缝。虽然父亲同我说做这行非常辛苦,但我就是喜欢,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徐勤喜回想起少时“发愿”的场景,嘴角带笑,眼中有光。

及为人母,徐勤喜手上的活计也没放下,女儿幼时所穿衣物都是出自徐勤喜之手。和为自己女儿裁织衣物一样,徐勤喜的这份热爱和用心也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22年的职业生涯中,徐勤喜敢想敢做,直面挑战,捧回了7本荣誉证书,获得了17项技术成果,为公司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和智慧。

“看着一块块布料变成裁片,输送到生产线上成为一件件成衣,我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无论是传统裁剪,还是量化生产,都需要认真刻苦、精益求精的匠心,这是永恒不变的。”徐勤喜说。

徐勤喜熟稔制衣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熟能生巧,则必然心有所悟。她常把自己的人生道路比作制衣的过程,“人生来并非可直接穿用的成衣,都须经过刻苦磨练,从布料一步步‘化茧成蝶’。我不断追求工艺上的创新精进,就是希望我做的衣服能够得到客户的喜爱,成为一件可供穿戴的艺术品。人生如衣,唯有沿着来时的那份初心砥砺前行,才能创造更多价值,才能人生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