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乡村旅游线路需要有精品意识
发布时间:2024-05-11 09:12:26
打造乡村旅游线路需要有精品意识
吴学安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热度持续攀升,预计我国国内出游和消费将迎来新高。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乡村游热度进一步提升。这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括线路亮点介绍、周边产品推荐、特色美食和创意产品等内容,带领游客在春生夏长的时节感受山水间的独特魅力。
乡村旅游是搞活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旅游业态、用好用活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政策的扶持下,各地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一批具有深厚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的乡村景点,让乡村旅游深度体验“丰”景,可谓多赢之举,对于拓展农村产业、活跃乡村文化、营造文明乡风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家乐、民宿村、民俗游主题活动大同小异,缺乏沉浸式体验,要走出如此困局,就必须寻找到旅游项目产业链支撑,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如湖北以“乡土”“乡味”“乡情”为主题串点成线,高品质供给迎来了今年“五一”假期的首个客流高峰,仙岛湖、高山村等地游人如织。又如,湖南郴州菜岭村梯田错落有致,水塘螺肥鱼壮,“五一”期间开展了摸田螺亲子游戏文化节,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摸田螺的乐趣。
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乡村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民俗风情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愁”旅游产品,能进一步拉近游客与乡村的情感距离,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增强游客的黏着度。如河南南阳的“乡村有节气”之旅,通过参观医圣祠、五朵山、邓十画廊、龙泉村、老界岭,让游客漫步乡村,探索节气与非遗民俗、药用植物、农耕饮食之间的联系。
“听广告不如看疗效”,对外推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只是要说得好,更重要的是配套服务要脚踏实地“做得好”,便于游客更接地气地沉浸式游玩体验。此次,文旅部官网以及抖音、小红书、腾讯、美团等平台集思广益,为82条线路进行专题定向投放,提供线上订购、推广等标准化服务,有助于盘活乡村已有旅游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更好地创造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共赢。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在项目策划、设计、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都需要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对乡村旅游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提档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不仅能让游客们见证华夏大地的美好风光,以精品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期待,更能进一步释放了“美丽经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