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中研学好家风涵养家国正能量的意蕴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从经典中研学好家风涵养家国正能量的意蕴

发布时间:2024-05-13 11:52:49

从经典中研学好家风涵养家国正能量的意蕴

马骁骏 宋海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亲切指出:“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作为社会安定、祥和、文明的根本保障,家风、家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人在实践中养成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优良道德品质,是形成以和睦、幸福、文明为特征的好家风的重要因素,而正是来自千千万万个“小家”的好家风的聚合作用,严以治家、清风传家,才形成了涵养家国正能量、推动“大家”和社会进步的磅礴动力。

破译“名先贤”好家风的基因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像细胞一样是构成社会机体的最小单位。自古以来,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更迭、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先贤圣哲们都把家族建设作为人生格局的重中之重,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所以诸如岳母刺字等这些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保存下来的经典数不胜数。

苏州历史悠久,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书香门第和世家大姓繁衍延续,形成了苏州独特的文化景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朱、张、顾、陆”四大家族建立起来,而从唐宋到元明,“归、范、文、王”成为苏州的四大姓氏,到了清朝“彭、宋、潘、韩”这些家族大姓也相继出现。据统计,清代有22%的状元都来自苏州,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到了近现代,这些家族里的后裔有的为官,有的为学,有的革命,有的科研,优秀人物数量之多、贡献之大令后人惊叹。现如今,在苏州的105位院士中有不少就是来自这些家族。

苏州名园沧浪亭中建有“五百名贤祠”,奉有594位苏州籍古代先贤的画像,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于同一家族。从“一人义则一家举义”的纵向角度来看,苏州名门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谐相处、遵守礼仪的家风,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世代传承;而从“一家善则一地向善,一地仁则一国兴仁”的横向视角观察,苏州望族家风的共有精神,又为区域文化和国家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苏州望族的共同理想,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尚诗书。宋朝叶家以名臣叶梦得为代表,在《石林家训》提出“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的治学精神。明朝申家以宰辅申时行为表率,非常重视劝学,明文规定对中进士或中举者,分别奖励不同数额的银两和米。朱家以学者朱存理为代表,也要求后代“经书不可不读”。

二是善治家。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把家国相连,深刻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教诲子孙“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部500多字的格言被誉为《朱子家训》。叶梦得则强调“为家”和“为国”之间的深刻联系,他说“孝则勿欺”,指出忠孝本为一体,无论是家庭中的孝道,还是政治上的忠诚,都不能虚假。

三是急国课。在苏州叶家,国课就表现在对国家尽忠。叶梦得指出,为了实现天下的和谐,君子应当全心全意地履行职责,才能够使君德得到广泛传播。苏州先贤、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长居天平山脚下,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世人称道,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能够继承“清心做官,莫营私利”的精神,做一代好官。

解读“新时代”好家风的科学内涵

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的和谐生活、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苏州五百名贤的家风集中体现出共同特点:崇尚学习、勤勉治家、注重国家利益。即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家风依然存在,如同精神的脐带为后代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那么,代代相传的家风究竟是什么?好家风又是什么呢?

习近平同志的父亲对家人的要求严格,使得子女生活过得非常简朴,他的家庭有很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总是讲“孩子们不要放在温室里,要经历大风大浪”。在父亲88岁“米寿”之际,习近平同志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参加寿宴,他在给父亲的祝寿信中总结了“五学”,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学父亲的做人、做事、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赤子情怀和简朴生活。父亲崇高的精神激励着他不断努力,并且始终如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也激励着他将父亲的好作风、好家风世代相传,并且致力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贡献。

习近平同志家庭优秀的家风带给家人巨大的正能量,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是在世代繁衍中逐渐积淀、留存下来的精神纽带,有了这种比较稳固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文化氛围、气质风貌等综合构成的精神纽带,家庭或家族才能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和演进中维系良性运行。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国家社风民风的缩影。不同的家风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别,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好家风”论断中提出了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培养什么样的家风、什么样的家风是好家风?他在2016年会见我国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好家风的基本价值内核、真挚情感追求和根本道德取向,“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推行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他不仅为现如今应培育什么样的好家风提出了基本方法,更是为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在“引领好社风、浸润好作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指明了方向。去年他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涵养“中国梦”好家风的时代价值

无论是经典的文艺作品还是现实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是家道昌盛、世代绵延,还是贻害社会、走向没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庭、家教、家风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个人优秀的品德、操守、智慧、体魄的孕育和培植,都植根于他所在的家庭、家教、家风。“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好家风可以建立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园,给予每一个家庭成员持续的正面力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这些经典的故事激励着每个家庭去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这些中华的智慧也鼓舞着每一个人去努力学习知识、为构建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出力,以此来促进全民族的素质提升。

个人、家庭和国家也是有机统一的。好家风还能影响国家、造福民族,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它将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促进我们的祖国和世界的兴旺繁荣。因此,我们应该以尊崇礼仪、追求自律的态度,以及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的思想,来营造一种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涵养好家风要求每个人身体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优良传统的道德深植在中华民族的骨髓,为每一个炎黄子孙提供了一个持久的精神动力。

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树立良好家教家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家庭成员从小就拥有肥沃的营养土壤,培育出一种健全的、坚定的人格价值观念,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这正是每一个家庭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升华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怀,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应尽职责。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