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带货直播间连接三十余种新职业
发布时间:2024-05-22 11:24:09
如今,互联网新业态推动着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加速萌发,更多的就业选择也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快手大数据研究院日前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三十年间的职业生态的变迁历程,发布了《互联网三十年新职业图鉴》,揭示了互联网新职业之间紧密协同发展、共同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生动图景。
一块小屏,孕育五花八门新职业
三农主播邓燕几乎每天都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与粉丝见面,传递农技知识。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她的直播内容覆盖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她说,“农民通过直播可以看到,我不仅推广农技、销售农资,还会在每年的夏天回访农户,验证技术和产品的效果”。
一位农技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影响数十万农民,这在数字技术没有普及的年代是一件很难料想的事。过去农技人离不开大量的田间地头考察,往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收集和整理信息。如今,互联网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属性,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分析数据,更精准地传递农技知识,服务更多农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新经济、新服务、新需求的出现,不仅开拓了就业新领域,有效发挥了各类服务平台直接、间接带动就业的独特效应,还带来了分工的精细化和职业的新旧更替。
一次“上新”,开启缤纷斑斓新人生
“每10名职工中,就有两名新职业从业者。”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给出了如上数字。当“经济”遇上了“互联网”,就业机会、就业群体甚至就业生态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共有97个,例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越来越多新的就业形态,逐渐演变为标准清晰、任务明确的新职业,不断满足着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短视频直播生态下的就业顺应了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新潮流,也符合人力资源合理布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成为平台经济促就业的典型实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范巍说。
一段“网事”,促进提质增效新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它所蕴含的意义既在于为千家万户提供赖以生存的机会与保障,也在于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庞大的人才和生态基础。
正如一块直播屏幕,连接的不仅是粉丝与主播,还有消费者与产业链上的商家,这台前幕后,包含了三十多个互联网催生的新职业。通过前台的带货主播、后台的选品和运营以及售后服务人员等互联网新职业的紧密协作,一块小小的屏幕就连接起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青年群体正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就业和创业,不断拓宽职业路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
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