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事业的拓荒牛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有机事业的拓荒牛

发布时间:2024-05-30 08:28:05

有机事业的拓荒牛

——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有机研究中心主任张纪兵

在紫金山西麓有两个毗邻的著名研究所,一个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另一个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有人形象地比喻:一个是给人治皮肤病的,另一个是给地球治“皮肤病”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设了一个“农村环境与有机食品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有机事业的发起者、发祥地。他们始终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有机事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为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机中心现在的掌门人张纪兵主任就是中国有机事业发展壮大历程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开拓者。

自上而下,开辟有机事业新通道

张纪兵来到有机中心工作已经二十三四年,全面主持有机中心工作也有六七个年头。有机中心老主任、我国有机事业资深专家肖兴基研究员告诉记者:“他比我强得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小伙子特别精干利索,每一项工作,他都很有条理,思路特别清晰,总能提前完成任务。事实证明,当初把他招进来,是选对了人!”

张纪兵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创新创造难上加难。有机中心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上,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开辟有机事业新通道、快车道,必需在宏观上抓总,微观上抓实。

“承上又启下”,建章立制。作为主要技术力量参与了GB/T 19630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先后参与《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认证目录》等部门规章的起草工作;制定了中国首部有机餐饮标准《OFDC有机餐饮标准》及认证实施规则,作为主持单位完成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有机餐饮评价要求》的制修订工作,填补行业空白,推进了有机事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力量参与制订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有机产品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了基地建设环境指南,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了环境监管指引,为认证机构提供了环境评价方法,也为基地环境持续评价提供了技术规范,更为生产基地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码归一码”,正本清源。顺应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2年首次在国内研发并推广使用二维码有机防伪追溯标签及管理系统,消费者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易查、我查查、快拍”等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二维码后就能获得产品的第一手信息,大大提高了有机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指导茅台、伊利、洋河、百威、中粮、北大荒、大益等一批中国行业优秀企业从事有机生产,有机码发放量占全国认证机构发放总量约40%。

“碳票换钞票”,任重道远。锚定“3060”目标,探索“双碳”路径,聚焦农产品生产过程温室气体减排和固碳量计量工作难点,创新开展食品农产品领域温室气体减排和固碳计量攻关,主持制定2023年江苏省地方标准《种植业农产品碳足迹核查技术规范》。开创性制定零碳农产品认证、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并成功入选2022~2023年江苏省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名单。2024年3月,中心支撑江苏省完成第一张农业碳票交易。种田人变成了“卖碳翁”,“碳票”换回了“钞票”,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出了实施路径,也为农业碳汇进入碳市场积累了经验。

由点及面,延伸有机事业产业链

从有机管理到有机治理,从有机种植到有机餐饮,从有机定点扶贫到有机产供销精准对接,由企业到产业再扩大到农业,有机中心由点及面,一条龙跟踪指导,全产业链贴心服务。

帮扶特色企业做大做强。聚焦围场县特色马铃薯、胡萝卜种植及加工产业,聚焦隆化县稻谷、设施农业和林果产业,帮扶有机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特色有机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北两县有机生产企业与北京、上海、云南等销售商建立合作联系和业务关系,积极拥抱新零售平台,提高农场的运转效益。2023年,有机中心检查围场、隆化14个基地,颁发14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帮扶围场销售有机马铃薯465.24吨,有机胡萝卜11吨,帮扶隆化销售有机水稻15.95吨,实现销售额达242.2万元。

落实绿色产业援疆战略。联合实施绿色产业帮扶战略,实施新疆新源县、昭苏县有机产业认证技术服务项目,2021年为自治区企业颁发121张有机认证证书。支撑且末县争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推动建设“西域绿洲有机第一生产车间”,近5年为且末县持续推动有机红枣认证面积达到7.5万亩,覆盖农户6500户。促进新疆优质棉花产业发展,为自治区呼图壁、克拉玛依、库车、新和等市县提供欧盟和中国有机认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编制苹果、树莓、桃、糜子、牲畜有机种植(养殖)技术规程等5个地方标准。

推动有机产品提质升值。2016年开始推动贵州省凤冈县发展全域有机、全产业有机。该县有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876元提高到20658元。有机茶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2万人次,助力2万户农户脱贫。2000年开始推动贵州茅台在赤水河流域发展有机高粱基地,茅台集团将遵义市仁怀市、习水县、播州区、汇川区、毕节市金沙县划定为茅台酒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大幅提高有机高粱收购价格。2023年,有机高粱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带动近10万人增收超3.5亿元,昔日“荒坡坡”成为今日“金窝窝”。

搭建产销对接合作平台。先后与盒马、家乐福、顺丰、叮咚买菜、京东、Ole'、山姆等新零售商开展合作,在上海、江苏、黑龙江、四川、贵州等地召开有机产品产销对接会,帮助有机生产企业打通产品销售渠道,在新零售平台上销售有机蔬菜2亿包以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近十年来,有机中心认证的有机产品累计销售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

从内到外,扩大有机事业影响力

有机中心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资源配置,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大大提升了有机中心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认证服务辐射“一带一路”沿途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设立办公室;积极研究“一带一路”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互认关键技术,促进区域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

主动培训国外认证认可人才。2014年,在德国纽伦堡举办中国有机产品检查员培训班;2017年,赴哈萨克斯坦参加CNAS对哈萨克斯坦国家认可委员会开展的有机认证认可培训;2018年,根据中丹有机产品认证合作备忘录对丹麦环境与食品部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进行培训。

经常参加国际多边合作论坛。多次代表中国参加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和论坛,与美国罗代尔研究所、英国土壤协会等世界著名的有机事业发展机构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努力促成中外有机产品互认。为中欧、中泰、中新、中丹政府间有机互认会谈提供技术支撑,先后获得CNAS、IFOAM、加拿大COR、美国农业部NOP、欧盟EU等机构认可,积极推动中国有机认证向国际看齐。

如今的有机中心,在张纪兵的带领下,不断开拓进取,开疆拓土,从起初的“七八条枪”,已经发展成为近百人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有机食品发展、农村环境保护与面源污染控制和良好土壤保持与污染防治三个特色学科方向。业务不仅拓展到全国各地,也延伸到“一带一路”乃至世界各国。有机中心党支部先后两次荣获生态环境部“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有机中心先后荣获生态环境部“定点扶贫先进集体”、江苏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和“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2022年被国际有机事业运动联盟授予“突出成就奖”;2023年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定为A级机构,列为全国首批精准培优认证机构。张纪兵本人也多次被生态环境部和环科所评为优秀中层干部和先进个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部表彰的“定点扶贫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