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宽限制,“转专业自由”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4-07-04 11:57:29
大学学什么专业,是高考结束后的一道必选题,也与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关系紧密。“不夸张地说,选错专业会‘抱憾终生’。”一位受访者说道。
话题一:为什么想转专业?
家中两代人都从事建筑行业,林旭晨同样也被寄予厚望。
但高考分数出来后,林旭晨和家人却犯了难。“我的分数可以报考省内前三的一所大学,但这所学校里没有建筑类专业;其他学校倒是有建筑专业,但是这些学校并不是很好。”
因为还怀有“建筑梦”,林旭晨在尚未入校前就已经开始为转专业做准备,她将视线转向校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工科专业。“虽然没有建筑类专业,我也想继续在工科类学院读书,这样离我的理想更近一些。”林旭晨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9.0%的受访者都有过想要转专业的念头,60.2%的受访者表示选择转专业是因为本专业发展前景不好,其余受访者选择转专业的原因包括对所学专业没兴趣、高考专业没选好、父母希望转专业、学不好本专业等。
话题二:转专业的门槛有多高?
记者梳理各高校近年的转专业规则后发现,目前转专业涉及的要求,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对成绩有所要求,学生的学分、绩点要达到一定数值。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文件要求,提出转专业的学生,必修课和限选课首次考核成绩全部合格,且GPA≥3.0;暨南大学要求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在当前就读专业同年入学学生中排名前 30%(含)。
也有部分学校将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转化为整体分数中的部分。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及纪检监察学院要求,将平均学分绩点的30%与面试分数的70%相加之和作为考核成绩标准。
第二,对转入、转出的人数有所限制。《重庆邮电大学转专业管理办法》指出,转出专业的学生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本年级本专业学生人数的10%,转出人数应为学院人数的10%以内。
第三,以笔试与面试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有些学校只设置面试考核,根据学生的回答打分。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发布的转专业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原则上按50%面试成绩+50%笔试成绩的方式评定出综合成绩,再按成绩排序接收学生。
第四,其他限制。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要求接收的转专业学生高考应为理科生,不分文理的高考改革省份学生选考科目应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科目;吉首大学药学院将高考成绩的70%纳入考核标准等。
话题三:转专业成功后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完成转专业只是阶段性的胜利。进入新专业后,有些学院需要降级、补修课程,部分学生表示,这些变化令他们无所适从。
“新专业开设的课程听不懂,同时还要补修上学期没学的内容,一天要补落下的三四节课,课多得我都抽不出时间写作业,非常烦琐,压力也很大。没来新专业之前,我是专业第一,转来后这种落差感一直在折磨我。”程橙说道。
转至新班级后,因与班上同学彼此间不太熟悉,不方便沟通,部分学生存在遇到问题无人解答、无法融入小组活动等情况。“我刚刚上了一周新专业的课程,每天都被负面情绪包裹,思考许久后我请求老师帮我转回原专业。所以还是想说,转专业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学好,能不能适应新环境,等等。”程橙说。
对于这类情况,部分院校也设定了相关措施。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