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杭树志:“卖”扬州美景的“文创客”
发布时间:2024-07-08 10:10:54

杭树志与他的“浮生记”。
在扬州网红景点皮市街,有一家名为“浮生记”的网红店铺,店铺的主人叫杭树志,是一名“80后”网红“文创客”。他把扬州网红景点做成文创产品销售,成为享誉全国的“卖”扬州美景的“文创客”。
2013年,杭树志从云南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原本应该到新闻媒体从事编辑记者工作的他,却回到家乡扬州开了一家独立书店“浮生记”。杭树志开店是一个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在他研究生实习期间,导师带他去西藏做了一个月的田野调查。在藏区深处的小道上,导师无意之间对他说:“一条路也是一个媒介。”这句话启发了杭树志,既然一条马路也可以是一个媒介,那又何必把自己的未来做那么多局限,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大学毕业后,杭树志在扬州皮市街上寻到一间老房子。当时皮市街还不火,基本没什么游客,都是原住的老居民,所以房租一个月只要1200元。父母将信将疑给了他5万块的启动资金,他就把家里的几千本书搬到了店里,算是书店加图书馆,可以现场看也可以买走。同时,他搞了一个咖啡吧,卖手冲咖啡,让现场阅读的客人边饮咖啡边阅读,既方便了读者也给自己增加了收入。当时,扬州还没有这样融书店、咖啡馆、分享空间为一体的小店,杭树志算是开创者。好在卖书加卖咖啡,小店不亏本还能略有盈余,杭树志的“浮生记”书店才坚持了下来。
这些年,随着皮市街逐渐成为文艺范特浓的网红打卡地,杭树志的“浮生记”书店不仅人气爆棚,而且游客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游客在品茗阅读之余,时常有人问有没有扬州特色纪念品,有没有扬州景点微缩文创产品,这一下子打开了杭树志的思路。自己作为传媒大学广电新闻专业毕业生,无论是摄影、摄像,还是画图画、写文案,都比较专业,新媒体制作也不成问题。从此,开书店变成了杭树志的“田野调查”,“浮生记”就是他的“田野”,社交媒体就是他的媒体矩阵,并慢慢地积累了不少受众。
杭树志把自己第一件文创产品的目光聚焦在了最能代表扬州形象的瘦西湖,设计出了一套“诗画瘦西湖”系列明信片。最初在航拍五亭桥时,杭树志发现这座集南方之秀、融北方之雄的石拱桥,在天空中俯瞰很像字母“H”,于是,他便用图形设计了“Hello明信片”,从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解构扬州传统文化元素。这套明信片“晒”到微博上就成了“网红爆款”。随后几年,他的扬州系列明信片不断出新,文昌阁、古运河等扬州地标性建筑都成为创作的主要素材,杭树志也因此被誉为“卖”扬州美景的“文创客”。
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著名景点外,许多有文化内涵的小景点,普通游客难以涉足,而这些古城风情却成了杭树志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扬州城的七座宝塔,就像是北斗七星,自北向南依次是栖灵塔、白塔、石塔、文峰塔、大运塔、中天塔到瓜洲古渡的银岭塔,而扬州又有“月亮城”的美誉。于是,杭树志通过七座古塔串联起一幅扬州佛塔旅行图,并给这件文创产品取了一个特别好记的名字——“七塔印月”。
10多年来,杭树志先后开发设计了上百种扬州的文创产品,通过一条河、一座城、一个人、一条街、一家店、一个梦的镜头快闪,讲述扬州的历史文化,诠释古城扬州人的幸福生活与美好向往。此外,他还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和绘画做成明信片。10多年来,已有10万张载满心意的明信片从扬州飞向全世界。从此,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扬州,春天去蜀冈赏春梅,去鉴真纪念堂看樱花,去瘦西湖闻桃香;夏天在观音山下赏荷花;秋天在史公祠看银杏;冬天去拍银装素裹的五亭桥。
作为杭树志文创产品创作工作室的“浮生记”书店的咖啡也很“扬州”。他用扬大牛奶调制出了“扬州拿铁”、用高邮咸蛋黄与宝应莲藕汁调制出了“高邮拿铁”与“宝应美式”。在“浮生记”转一圈就会发现,杭树志所有的心思、设计,都与扬州息息相关。他用自己的“慢生活”呼应文旅融合的“潮生活”,把扬州人热爱生活的一面演绎到了极致。杭树志用近十年时间,在古街上打造了一扇发现扬州美好的窗,努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古城、回到古城、向往古城。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