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推进公司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大屯推进公司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7-08 10:11:11

“走在前、做示范”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体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走在前、做示范”的力量保证。大屯公司现有4147名在职党员,一线班组实现党员全覆盖,全面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要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宋洪玉,姚桥煤矿采煤三队的支部书记,2010年大学毕业就没离开过一线,老井地质条件复杂,采煤三队作为主力队,每月的生产指标都很高,这是他们的战绩荣誉,更是责任压力。他坚持长期跟班下井,以便能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工艺技术随时调整,队伍状态始终在线。为了提高工作面设备运行效率,将工作面改为下行割煤,采煤机采用上端头斜切进刀方式,上行返机清理浮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煤机故障率;为了解决了工作面大块煤矸滚落窜出,通过转载机与运输机机头加装高挡板、刮板运输机上方挡煤板、工作面挡矸网、大溜子机头机尾加装防护网配合使用,保障了工作面人员安全;为了控制设备上窜下滑,协调每班根据现场设备窜滑幅度、支架支护状态、顶板情况,合理选择工作面推溜方向,及时调整甩面比例,机头打支杆,工作面安装防滑千斤顶等设施,保障了工作面溜子与机巷设备正常搭接……这样的技术操作是常态。

孔庄煤矿的王鹏智是一名90后综采队长,“秀才”下井,一路实干担当,历练了一身实战硬功,从“萌新”成长为“脊梁”;铝板带厂冷轧车间的杨大胜,攻坚合金产品质量和成材率,带领团队取得一场又一场技术胜利;拓特厂修理钳工杨闯,同时掌握冷作电焊技能,自主攻关采煤机摇臂联接法兰修复,在平凡岗位持续闪光……他们见证了矿山的迭代,传承了老一辈的战斗意志,也掌握着新的技术工艺,他们坚信,不管处在哪条生产战线、面对何种工作局面,只要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困难关头冲得上去,就能把职工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

近年来,集团公司聚焦“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两个联营+”,大屯公司抢抓机遇,加快电力板块转型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支新能源生力军乘势崛起,他们屡破纪录,迅速建成了集团公司第一个新能源示范基地,一举改变了大屯电网几十年来的单一能源结构,在龙东煤矿塌陷区水域植活了“新能源之花”。在向国家能源局申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数不尽的挑灯夜战,一次次的千里奔波,她抱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念,历经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批复,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成功利用光伏发电实现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项目,也是江苏省第一批次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更是唯一一个申报成功的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现在的新能源公司,是一个三十多人的年轻团队,冯长萍致力于培养更多的生力军,去探索和壮大新能源事业。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深蓝色的光伏板铺满了龙东矿采煤沉陷区,它们鳞次栉比,银光闪烁,像是振翅的大鹏羽翼,水中肥美的鱼儿成群,岸边踏青的游人如织,科技与自然、绿色与能源、人文与发展完美嵌合。当初无人问津的“采煤沉陷区”,因为这支敢为人先的生力军,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迎风招展的党旗,是它最好的名片。

作为传统能源企业,为了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外部规模经营是必经之路,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铁路工程公司准确把握时与势,树立了“打造区域市场,提升竞争实力”的目标导向,全力推动“西进北扩”战略。王福民是最早“出征”的大屯人,作为铁路工程公司蒙陕工程项目经理,他满腔豪情干事业,沙漠、戈壁、荒野都施工过,各种恶劣极端气候都经历过,交通、饮食、住宿的辛苦更不必说。多年来,他带领团队靠着专业的技术、稳定的质量、良好的信誉,树立了可靠的品牌形象。他先后带队到蒙陕晋地区开拓业务,负责纳林河水处理安装项目、平朔安太堡电厂输煤系统安装项目、平朔工业大道等工程项目施工,累计完成了施工产值8800余万元。外面的钱不好挣,作为一名老党员,王福民始终保持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状态,高举外出创业的火把,引导更多人迈出开疆拓土的脚步。

尽管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都很大,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推进公司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先锋力量。大屯的党员先锋们无论身处何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蓬勃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与工作有机融合,推进公司在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深走实。

聂中维 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