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我们是患者的“临时家人”
发布时间:2024-07-11 11:09:02
我们很开心,能为患者提供管家式贴心服务。
“您好,我是智疗陪诊员王梦娜,下面将由我来全程陪同您就诊。”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多了不少身穿绿色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来自南京医科大学智疗陪诊志愿服务队。作为服务队的一员,王梦娜通过陪同患者挂号、候诊、取药、检查,提供温暖贴心的管家式陪诊服务。
为了能在早晨八点前到达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门诊大厅,队员们六点钟便从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启程。看到医院挂号大厅进来一位老人,王梦娜主动迎了上去。“我们主要服务不会使用挂号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从协助挂号到陪同就医,再到取药或者入住住院部,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都会有我们的陪伴。”王梦娜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我们每人每天至少服务六名患者。”
志愿服务过程中,王梦娜对自己帮助过的一位75岁的老人印象深刻。“她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不怎么识字,所以我就全程陪着她就医,帮她挂号、找科室,最后告诉她医生开的药的具体服用方法。”王梦娜笑道,“奶奶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人很健谈,陪诊过程中和我说了很多自己的病情甚至是家庭情况。就诊结束后,她说希望下次复诊的时候还能有我陪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成为了奶奶的‘临时家人’。”
随着医院数字化的发展,挂号等就医环节开始引入自助机器,这可能会使接触智能设备较少的老年群体因为数字鸿沟而就诊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提出了“全程智疗陪诊”的设想。从开发小程序“南医智疗E陪诊”到线下志愿者招募培训,该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逸夫医院、附属江宁医院等四家医院紧密协作,并派出56名队员在暑期开展全流程陪诊志愿服务。
“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大一大二的医学生,具备一定医学知识,接受过急救基本技能培训,他们做陪诊比一般志愿者更有优势,‘全程管家式陪诊’是我们和医院传统志愿服务最大的不同之处。此外,还有部分志愿者是南医大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他们能够帮助一些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顺利就医。”南京医科大学“智疗陪诊”项目指导老师程青曼介绍道,“接下来,南医智疗陪诊志愿服务队将拓展更多服务医院,优化预约方式,提升志愿服务质量,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和贴心,南医智疗陪诊志愿服务队在四家附属医院中选聘现场指导老师,对志愿者进行了系统培训,告诉他们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南医智疗陪诊志愿服务队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导诊台护士的工作压力;志愿者们细致暖心的服务,大大提升了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作为附属医院,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志愿服务形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杨昕说。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有你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谢谢你陪着我,这趟来医院一点也不孤单。”……来自一个个患者的好评反馈,更加坚定了南医智疗陪诊志愿服务队队员通过服务传递爱和关怀的信念,当然,他们也在此过程中收获着来自内心的满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