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铁军助力扬州逐浪产业蓝海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建筑铁军助力扬州逐浪产业蓝海

发布时间:2024-07-12 17:16:56

突破极限快速建造,建造铁军助力扬州逐浪产业蓝海。 罗欢 摄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日前走进新质生产力项目工地——天合光能扬州新能源产业园,就快速建造、极致穿插等话题,对话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扬州天合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建设者们。据悉,该项目团队今年获评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

“打了一场硬仗”

150天完工、180天产品下线,扬州天合光能项目(下称“天合光能项目”)再次见证了中国“基建”奇迹。

“高峰期每天超过100辆运输车、1000台机械设备和40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天合光能项目负责人周凡介绍,这是他从业以来参与的履约时间最紧的超大体量工程。

作为扬州市重特大项目,天合光能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占地面积55.59万平方米,包含5座主要厂房、33条市政道路,涉及土建、钢构、精装等33个单体工程,涵盖传统机电与工艺机电等34个施工专业。

承建方中建五局华东公司在项目中标的第一时间发布动员令,以其强大组织能力实现人员和资源的快速集中。该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总指挥长,以江苏分公司为主力,从浙江、上海、苏北3个分公司以及机电钢构事业部五大区域中,遴选优秀人员。项目班子第一时间进驻,进场2天集结108名骨干力量,3天内成立外围协调组、招采组、临建组、后勤保障组等15个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责任。

“华东公司优秀人才调配过来了。”与周凡几乎同一天到达项目的行政经理刘继长告诉记者,“天合新能源是中建五局华东公司历史上,从施工到投产干得最快的一个项目,极限工期,打了一场硬仗!”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打赢这场战役,决策和执行的高效不言而喻。

作为典型的“交钥匙”工程,天合光能项目除土建、钢构、精装、传统机电+工艺机电外,还有市政、绿化等配套工程。所有任务要求在5个月内全部完成,有人形容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那一栋在抢,这一栋也在抢。后面在抢,前面也在抢,南侧在抢,北边也在抢,我们夹在中间。”曹大胜如是形容当时的热火朝天。曹是天合光能项目5位生产经理中的一位,所负责的电池车间单体面积最大也最复杂,工艺复杂要求高。

依照规划,天合光能项目共划分为“电池厂区”、“切片厂区”、“A4厂区(施工区、材料加工和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室外工程区”以及“现场机电”。相对应的每个片区有一位生产经理。5大片区中,作为主厂区的电池厂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不仅有6.6万平方米钢结构的层网,厂房两侧是框架结构的辅助车间和办公用房,地下还有1000米长的管廊,周边、屋顶配备各种设施,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曹大胜回忆,当时仅电池一个厂区,近2000人在开展土方开挖、垫层浇筑、基础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等平行施工,周边数千工人同步作业。

与电池厂区不同,切片厂区则是8个单体厂房分散施工。“厂房最西面到最东面跨度达10公里,要骑电动车才行。我们也有800多号人同时干活。”切片区生产经理尹德勇说。

而A4厂区生产经理黄靖虽然负责的是行政楼、办公楼、宿舍楼等民建,但在平行施工中,也面临超大压力。他说:“光宿舍楼一个单体就有6层,250米长600间宿舍,能容纳2400人住宿。经常是木工做完模板,钢筋工立马要上去接着干。”

机电经理张良深,从管线预埋到设备安装调试,事无巨细,全过程参与。他告诉记者,实际推进过程中,全场所有的机电每一个区域都有,机电施工工作量庞大且复杂,最关键还是基础预埋,容不得任何闪失。

最初,开展平行施工,几位生产经理最担心的还是进材料车辆会“打架”。因为当时硬化道路只有两条。那么,项目部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在前线安心打仗”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建设高峰期时,70道工序同步施工,每天工地上,百余辆材料运输车,汽车吊、随车吊、曲臂车、登高车等机械设备达千余台,加上4000多名工人同时在场,机器轰鸣、昼夜不停,其规模之大让人咋舌。

事实上,作为项目执行经理,汪栋并不太担心室外道路使用冲突。交通指挥组负责统一调度,通常,头天晚上大伙儿在“交通组织群”里,将运输路线需求提出,什么物资、材料要进来,机械、车辆是什么,哪个时间段,占用哪条路,都提前说明,确保不拥堵。

“土建配合钢构,钢构配合机电,机电配合装饰。”汪栋称,“极致穿插”施工时绝不允许有闲置的工作面,除非有类似混凝土浇筑等待凝固的“技术间隙”。

交叉施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致穿插让一天时间变为“两天”“三天”来用。“有需求只管提,我们来协调解决,生产经理就是要在前线安心打仗!”对记者讲述时,汪栋的神情仍然停驻在当时的紧张氛围中。

话虽如此,机制保障尤显重要。结合以往EPC项目和大型总承包管理经验,项目动工前,就明确“决策层+执行层”的两层分离式组织架构,指挥长协同公司、分公司线条领导及项目经理作决策,各单元责任人确保执行到位。

提前5天编制1202项任务总控计划表,明确到工期时间、责任人、监督人,动态更新。再邀请专家团队现场把脉问诊,优化指导意见上百项。“这样形成的计划就较为精准,为建设的大面积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三配合”推进思路,各专业无缝衔接。汪栋介绍,“严格依照计划,土建施工18天即开始吊装钢柱,提前2天。钢构施工30天后即开始机电插入,机电施工之后20天开始装饰作业。”

有“骏马奖”也有“蜗牛奖”

说到人员的管理和积极性调动,汪栋格外强调机制的作用。

在他看来,实际生产中,个人的管理天差地别,当固定的机制落实动态的监督,能为项目建设及时把脉纠偏。据悉,天合光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出“定期会议”“资源保障”“约谈督导”“过程奖罚”等工作机制,来保障项目快速建造成功。

如,每天的会议准确把控全局进度,形成反馈日报164份,协调推进解决各类现场问题340个,让项目建设的“进度卡点”无处藏身,最大程度避免工序或工作面冲突带来的时间消耗。

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线“打仗”,资金、人员、交通、后勤保障等方面及时供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一周内完成了劳务、土方、钢构、市政工程等紧急单位的招采工作,17天进场1107个集装箱满足了4000人的临建宿舍需求,申请专项资金5亿元保障了前期的各项资源快速解决。

“虽然大家吃了近一个月的盒饭,但那时人是空前团结的。”

当然,约谈督导机制与过程奖罚机制同样不可少。如分包单位滞后2天内,由项目经理约谈分包队伍,滞后超过3天,由指挥长约谈,有效地遏制了个别分包滞后的趋势。每周对节点完成率进行评比,完成率最高的颁发“骏马奖”,完成率最低的则领取“蜗牛奖”。

“最重要的是信心”

眼前的建设者们个个身形劲瘦,就连“最胖”的生产经理尹德勇都被大家笑称到扬州减了一大圈。刘继长告诉记者,管理团队108人中有70%以上为“90后”“00后”。

虽说是“90后”“00后”,但这群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沧桑许多。

一场场战役犹如在眼前,一个个节点记忆犹新。“我们不是没做过大项目,但是没做过工期这么紧张的大体量项目。”复盘建设过程,汪栋说,天合光能项目填补了中建五局华东公司新基建类项目的空白,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做好超大项目的信心!”汪栋说,光伏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天合光能项目无论对扬州还是中建五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