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精神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发布时间:2024-07-18 13:09:05

近年来,浙江各级工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工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使命任务,探索思政教育新课堂,坚守宣传传播主阵地,打造职工文化大舞台,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大能量,激励广大职工以精神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追光——

思政课带来的“共鸣效应”

一次寻常的班前会,因为“插播”了一堂微党课而变得生动起来。“我们该如何擦亮人生的底色?”在嘉兴市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20多名青年职工思索着这道人生命题。宣讲中,身边劳模勇于担当的气概、无私奉献的情怀、进取不息的追求,使每个人感受到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青年职工王艳丽说,“听了这堂微党课,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内心升腾。”

思政教育如何摆脱照本宣科传统模式的束缚,让职工真正感受到接地气、有共鸣。2022年,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部署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面向基层一线职工讲活政治理论、讲好红色故事、讲透“三个精神”、讲深伟大梦想、讲清发展愿景,不断探索广大职工听得进、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语体系,真正做到入心入脑,知行合一。

“追光”,是嘉兴市总工会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的鲜明主题,以活动为载体,嘉兴市总工会启动职工思政教育“追光行动”,制订思政教育“追光清单”:以红船领航新理论新思想,点亮信仰之光;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新担当,点亮梦想之光;以劳模工匠新风采新气象,点亮奋斗之光;以美好生活新追求新向往,点亮温暖之光。

在实践中,各地工会不断丰富拓展职工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宁波市总工会建立产业工人思政教育基地联盟,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推动职工思政教育出新出彩。安吉县总工会依托工会数字化平台,打造“安工学堂”,把思政课堂搬上移动终端,实现了思政教育从“一时一地”到“随时随地”的转变。绍兴越城区总工会完善“建、培、选、试、提、扩”六步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新模式、新平台、新路径。

小讲台有大磁场,微课堂有大能量。两年来,“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约5万家企业、1600余万人次职工参与活动,入选全国工会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十大经典案例。与此同时,全省工会组织开展“双百千万”宣传宣讲、“我心向党”系列活动,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聚光——

主阵地传递的“共情效应”

2023年9月23日晚,亚运圣火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熊熊燃起。为了这一刻最美的绽放,无数劳动者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今年4月,省总工会组织开展“对话亚运劳模”大型网络访谈传播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忻亲自谋划、具体指导、全程参与访谈活动。55位为亚运会、亚残运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代表从幕后走到台前,回望难忘的日日夜夜,讲述平凡的点点滴滴。访谈专题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总浏览量150万,累计点赞数超过10万次。

近年来,省总工会坚守工会宣传传播主阵地,研究制订《关于构建全省工会大宣传格局 提升工会媒体传播能力的实施意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守正创新、融合增效,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浙工好声音。

“工作即宣传,宣传必感动”。聚光灯下、演播台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了更生动的诠释。今年“五一”前夕,浙江工会融媒体中心、浙江工人日报社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节目——《劳模当主播》。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怎样的担当?送餐路上那一幕为何让人泪目?网红村里有着怎样动人的风景……把C位留给最美的Ta,听他们讲述平凡故事、心路历程,感悟他们的真挚情怀、奋斗风采。每一个劳模都是一个发光体,每一次聚光传递的都是“共情效应”。《劳模当主播》在“浙工之家”等媒体平台推出后,职工们纷纷留言,“这样的主播更有说服力”“劳模主播太走心了”……

沐光——

大舞台激发的“共振效应”

在杭州,全国首创的“工匠日”成为弘扬“三个精神”的一项标志性文化工程。成立全国首个劳模工匠学院,建起全国首个劳模工匠文化公园,打造具有时代内涵的“天目匠心馆”,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直观、更生动地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让广大职工沐浴劳动之光、奋斗之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省总工会着眼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浙江职工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实施职工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文化繁荣、传播提升、阵地提质、文化育才“六大行动”,搭建职工文化大舞台,不断提升“浙工”文化品牌的引领力、创造力、传播力、服务力。

繁荣职工文化阵地,做大职工文化流量,这一方大舞台在职工中激发了强大的“共振效应”。温州工会培育各类职工优秀文体兴趣小组1300多个,参与职工达180多万人次,打造了职工文化百花齐放的温州样板。湖州市总工会以打造“15分钟职工服务圈”为目标,推进全域覆盖、层次齐全的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建设,打通文化惠工“最后一公里”。金华市总工会打造“职工网络文化节”,为职工展示文艺才华、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广阔舞台……

在浙江,职工文化如同精神世界的一场“光合作用”,滋润心田,滋养成长。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阮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