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图:90后清华团队专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星海图:90后清华团队专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4-08-05 12:13:06

90后清华团队在苏州创业,公司成立不到1年,迅速获得了包括百度、IDG在内的多家顶级风投机构和“国家队”的青睐。

这家年轻的公司名为星海图(苏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其背后是一支90后队伍,共4位创始人,其中3人出身于清华,3人拥有世界顶级智驾公司工作经验。清华教授+智能驾驶的年轻组合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高中保送清华,90后“天团”集结

星海图创始人兼CEO高继扬出生于1992年,高中通过物理竞赛保送到清华;2011年开始读本科,2015年毕业,大一大二读的电子工程专业,大三转到微纳电子系。

大四下学期,高继扬在“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实习,首次接触到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他隐约感觉到这些技术将来可能会让编程变得更简单,就像现在的“软件2.0”那样,能够利用机器学习的力量来解决传统编程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让软件能够像人一样学习和成长。于是,当时正规划留学读博的他决定了攻读方向:人工智能。

在USC(南加州大学),高继扬师从一位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专家。他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坚持做计算机视觉研究,二是四年完成毕业,加速创业。事实上,高继扬仅花了3.5年就完成了USC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业,成为USCIRIS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历史中最短毕业用时者。

2018年毕业后,高继扬认为学术知识不足以支撑创业,因此决定先去自动驾驶行业积累经验。选择自动驾驶的原因有两个,他认为自动驾驶是以AI为核心的行业并且是最简单形态的AI机器人,另外,它昭示了一个更广阔的未来——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在实体化、应用化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具体指的是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让AI系统或机器人能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像人一样与环境进行交互。

高继扬在Google的无人车公司Waymo工作2年多,后来回国在Momenta又干了大概2年。在Waymo,高继扬参与做出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VectorNet。在Momenta,他从视觉感知起步,逐步扩展到定位、规控、泊车及NOA等多个产品领域。

期间,高继扬积极思考问题并积累启发,锻炼出了扎实的工程能力,形成了对具身智能ScalingLaw的独到见解,攒足了业内经验。

创始团队另外三人,分别是李天威、赵行和许华哲。

李天威是UCL硕士,与高继扬是Momenta同事。他校招进Momenta,五年升职4次到高级总监的职位,目前在星海图负责本体和系统板块。

赵行,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90后青年学者。与高继扬是Waymo同事,两人2023年2月份就开始聊创业事项。他在MIT取得博士学位,本人入选了2020年福布斯中国U30科学榜,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顶级论文70余篇,引用1.6万+。主要研究多模态学习、机器人移动以及自动驾驶技术。

赵华哲,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负责人,90后青年学者。他和赵行以前是清华同事,与高继扬也相识许久。他在UCBerkley取得博士学位,后于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他本人曾获得CORL2023最佳系统论文奖,并在多个顶级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是具身人工智能的理论、算法与应用,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强化学习、机器人学、基于感知的控制等。

这个集结了“清华教授+智能驾驶”的“天团”在成立之初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成立不到1年,吸引多家顶级风投机构

2023年9月,星海图成立;11月,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第一轮交割,苏州办公室投入使用;12月,公司研发人员超10人,研发和产品开启高速迭代。

2024年1月,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第二轮交割,天使轮共计融资千万美金,由IDG资本领投,BV百度风投、无限基金SEEFUND、金沙江创投、七熹投资跟投。

2024年2月,星海图系统初步完成闭环,北京办公室开始筹备;3月,北京办公室投入使用,AI算法加速迭代……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星海图迅速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作为一家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星海图认为智能机器人的关键不在于它的外形有多酷炫,而在于它的大脑——也就是里面的算法有多聪明。只有算法和硬件协同,才能打造出真正厉害的智能机器人。

因此星海图坚持从需求出发设定本体形态,并将每一款智能体产品建立在可工程化AI能力基础上,目前希望在新零售等商用行业发力。在产品上,星海图致力于研发通用的具身智能体,并使其服务人类世界。

为了完成具身智能体服务世界的使命,星海图从成立伊始即确立了以可落地的智能体产品为切入点、逐步构建现实商业闭环与数据闭环的发展路径。

也就是说,星海图认为得先做出能真正用起来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然后通过这些产品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数据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实现了具身本体、端到端算法、场景落地解决方案全栈自研。换言之,星海图从最基本的机器人身体、算法到怎么把这些机器人用在真实场景里,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研究出来的。

高继扬表示,在场景选择方面,星海图遵循两个最基础的原则,产品失效成本和数据获取成本。此外,还需要关注客户的付费意愿是否强烈和技术能否落地。

目前,星海图已经研发了矢量控制底盘X1,及3.98万元起的准直驱电机超轻型机械臂产品A1。其机械臂A1最大线速度10m/s,末端最大加速度40m/s2,额定负载2kg,峰值负载高达5kg。

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还构建了全尺寸轮足双臂仿人形机器人R1,末端负载3kg,支持全向移动多空间多层级作业,可以进行分拣、上下料、检查等工作。

据星海图官方公众号显示,AI算法是公司关注的核心竞争力。而星海图的核心团队正是其优势所在。

团队包含了国际顶尖水平的AI感知与运动操控技术大牛、AI产品落地的实干者,以及具备量产经验的硬件与系统工程师团队。再结合客户至上的理念,既确保产品可靠落地,又勇于创新前瞻。

“全球部署100亿台机器人,去服务100亿人口”是星海图的愿景。

高继扬也相信,“这是一个在各人工智能公司共同努力下可实现的目标,而且是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的”。

王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