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工地”赋能超高层建造
发布时间:2024-08-07 13:11:33
268米!苏州吴江太湖新城新地标恒力环企六期项目7月16日成功封顶。近日,本报记者对话该项目承建方相关负责人,探寻智能建造背后的故事。
“5天一层的造楼速度”
据悉,该项目建设单位苏州环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五百强企业恒力集团,其开发建设的苏州恒力环企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9万平方米,共分为六个标段,上海宝冶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接其中三个标段。
“2栋62层、高度268.35米的超高层科研办公楼是三个标段中的一个,也是上海宝冶首次采用轻型造楼机的施工总承包项目。”上海宝冶苏州恒力环企中心项目总工程师张家和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应用轻型造楼机最快能够达到3天一层,但考虑钢结构安装和楼层板的同步施工,最后定下来5天一层。”
据了解,这也是苏州市首台“轻型造楼机”应用工程,可实现将传统的建筑施工工序集成整合,一体化推进施工生产。张家和表示,轻型造楼机作为集成平台,在节省工期方面十分高效。包括成品钢筋材料、液压布料机等,可以提前放置顶部平台,升降机可以直接随着轻型造楼机往上爬。同时,造楼机是一个内外整体的大钢模,合模拆模速度也非常快。
“关键还是现场施工的组织”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建设超高层大厦,地下基础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介绍,2栋超高层地下室最深开挖深度达到23.55米,核心筒坑中坑浇筑厚度为8.7米,主楼底板厚3.6米,每栋楼底板浇筑体量为1.45万立方米。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五台混凝土泵机多点同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张家和称,后续通过预埋设的测温元件,进行温度监测和及时蓄水养护。他说:“超厚混凝土中的水化热较大,内外温差须控制在25℃以内。”
超高层塔楼结构分为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这种结构类型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建筑中央部分的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项目团队采取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上中下三段施工方式同时进行,核心筒位于最上面,钢结构安装处于中间,最下面则是楼板浇筑和外框架立面施工,通过轻型造楼机和外框爬架协同组织流水作业。
“三段施工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合理配置楼层差,上面太快下面会跟不上。”对于施工节奏,张家和透露,关键还是现场施工的组织。在他看来,同样的机械设备、工况,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法,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
“打造智慧工地,要效益更要安全”
记者了解到,项目团队获评“2023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近年来,该项目因智慧工地施工还被多次评选为观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已形成诸如超高层施工综合技术研究、单元式竖明横隐的玻璃幕墙系统、超深大截面格构柱插入灌注桩复杂内支撑立柱系统施工等多项专利和省部级工法。同时,多项技术难点重点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智慧工地的信息化、网络化模式无处不在。高清摄像头几乎覆盖了生产建造的重点区域。“宝冶总部能看到,南京分公司也能看到”,张家和介绍,通过连接智能优化平台终端控制室,工地实现了智慧化信息化统一管理。高处、临边、洞口等施工现场画面实时抓取,涉及管理的重难点区域和安全隐患点、风险点都会实现要素式实时监控采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智能系统还与苏州市吴江区住建部门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
超高层项目危大工程多、持续时间长,安全管控是重点。“打造智慧工地,看着是投入不少,但其实带来的综合效益远远超过这个花费。”张家和作了个比较,以应用轻型造楼机为例,虽然成本高,但是就工期、质量、安全等综合衡量下来还是划得来。他说:“轻型造楼机顶上、侧面、内侧的走道为全封闭状态,有效地避免了高空坠物等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