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拥有温暖的“家”
发布时间:2024-08-14 10:47:56
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相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体现出“四化”特征:即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就业契约去劳动关系化,具有流动性强、组织程度偏低等特点。近年来,各级工会围绕服务新业态劳动者拓展思路、创新手段、丰富内容,让广大新业态劳动者有了家的温暖。但距离各级党政和广大职工群体的要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提升保障质效,从而把更多的新业态劳动者凝聚到工会组织中来。
加入工会,保障权益
徐州市总工会通过广泛摸底调查,明确“以服务促建会的思路。”先通过贴心服务将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再通过建会入会组织起来,最终让他们团结凝聚在工会大家庭里。为加快建会入会速度,徐州工会通过企业“单独建”,龙头企业“牵头建”,借助行业力量“推动建”等方式,建设了一批以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的县区级、镇(街道)级行业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工会委员会。发挥镇(街道)社区(村)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兜底作用,做到“行业覆盖、区域兜底”。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不同职业特点,分类建会。通过这种方式,目前徐州8家民营快递公司,以及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送餐平台服务商全部建会。货车司机集中的县(市、区)均成立行业或区域工会,新业态劳动者集中的十大类群体,均成立了工会组织。
新沂市货运行业从2020年4月建立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之后,先后进行了十多次集体协商,协助双方代表就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奖励标准等五项议题达成一致,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生活和行车安全保障,也让企业职工流动率从往年的16%下降到6%。沛县则建立起与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双见面+双沟通”的机制,不仅签订了《沛县快递行业年度集体合同草案》,让快递小哥吃下“定心丸”,还建起了货车“司机之家”,为司机提供停车、淋浴、如厕等基本服务,帮助货车司机解决了许多“急难愁盼”问题。截止到目前,徐州已累计组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275个,发展会员10.4万名,其中货车司机5.3万名。
暖心服务,凝心聚力
在徐州鼓楼区中心商圈,一间红色门头小屋的门牌上写着:“热了可以纳凉,冷了可以取暖,渴了可以喝水,累了可以歇脚。”面庞黝黑的小胡风尘仆仆地来了。外卖车辆停放区就在驿站旁边,他停好车子,拎着午饭走进驿站,熟练地打开微波炉,2分钟后,饭热好了,接杯水。吃饭间,他还刷着手机接单。基层工会充分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青年之家、平台分支站点等阵地资源,新建改建一批暖心驿站、红色加油站,在主城区形成“15分钟便捷服务矩阵”,聚力解决“用餐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为新就业群体绘制一张“红色暖心服务地图”。考虑到户外工作特点和气候变化,驿站还添置了雨具、口罩等物品,增设图书角、电视机等文娱设施,适时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新就业群体的业余生活。在泉山区未来直播基地里的泉新驿站,总会迎来一群读书人。外卖配送员小李就常来驿站看书。她说,她从小喜欢看书,但干这行总是在赶路,几个月前,听说在驿站里能读书、追剧,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是方便。目前,徐州已建成784家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这样的暖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培训提升,助力成长
对于新就业群体而言,普遍面临的职业发展难题有:学历层次不高、职业晋升路径窄、转行发展困难等。徐州市总工会针对性地开展了“求学圆梦行动”:“用工会补贴的学费,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拿国家承认的学历”,专门开设新业态劳动者学历提升定制班,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建立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帮助有意愿转岗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技能,开展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多样化志愿服务,从技能提升上发力。
新就业形态是时代的出题者,工会组织是答题者。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他们创造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更有前景的发展环境,才能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工会组织围绕服务新业态还应该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好经验、亮出新品牌,精心实施符合新就业行业特点和职业特征的维权服务项目,在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过程中,进一步展示“娘家人”温暖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引领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